炮制偽科普誤導公眾編造假政策擾亂視聽
——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2023年11月闢謠榜綜述
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對11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當月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報顯示,圍繞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的醫藥類『偽科普』,針對采暖電價、房市交通等政策類『假新聞』,以及冒充外賣騎手、權威部門、大型國企等特定機構和群體的『假劇本』現象較為突出,翻炒舊謠、販賣焦慮的網絡謠言也有所增多,誤導公眾認知、擾亂社會秩序。
有關呼吸道疾病防治的謠言和誤區誤導公眾。隨著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季節,多種呼吸道疾病交織疊加,難免讓人焦慮。恰在此時,網上一些治病養生醫藥『偏方』頻出,一些自媒體假借專業人士和醫生網上『開方』,真假難辨、誤導公眾。如『感染肺炎支原體會得肺炎、會出現「白肺」』『可自行給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藥物以預防支原體肺炎』『可網上購買「醫院同款」霧化器在家自療』等謠言,抓住人們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大肆傳播,有的耽誤正常治療,有的則是『假科普、真帶貨』。此外,『使用司美格魯?能輕松減肥』的謠言,無視權威部門對處方藥的相關管理辦法措施,此類藥品若盲目使用或者使用不當,存在很大健康風險。
經濟民生政策類假信息擾亂秩序。隨著每年一度的供熱采暖季到來,百姓關注的電價、采暖等民生方面虛假信息較為集中。比如,11月起廣東居民階梯電價進入『非夏季標准』,有自媒體為了蹭流量,編造出『廣東冬季電價漲價,電費更高了』的不實信息,極易誤導群眾;而散布『多地可以折扣形式低價代繳采暖費』的虛假廣告,布下『貪小便宜吃大虧』的陷阱,更是涉嫌詐騙分子洗錢犯罪。此外,一些不法分子編造房市、交通等方面的『假新聞』、杜撰『假政策』,造成負面影響。如杜撰『北京擬取消地價上限』政策,傳遞首都房地產市場調整的錯誤信號;編造『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斑馬線外賠償3萬、斑馬線內賠償30萬』的說法,誤導人們對交通事故賠償額度的認知,不利於交通秩序和人身安全。
冒充特定機構和群體的不實信息涉煽情行騙。11月,一些謠言引起熱議,對外賣騎手、權威部門、大型國企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如有自媒體炮制『上海外賣小哥為28萬彩禮加班活活累死』劇本,無中生有煽動情緒;編造『外賣平臺停止向45歲以上騎手派單』的謠言,故意制造並販賣『年齡焦慮』,給廣大騎手群體帶來困擾。還有人假冒國字號權威機構、大型企業,如冒用中國疾控中心名義發布『一型糖尿病疫苗即將上市』的相關通知文件,其偽造或變造公章的行為已涉嫌刑事犯罪;假冒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工作人員簽署合同,編造該公司領導出席活動信息,企圖行騙等。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大型國企發布聲明稱,遭遇『李鬼』冒充,提醒社會公眾警惕被騙。
此外,還有部分自媒體或憑空杜撰、或誇大其詞,翻炒舊謠、制造焦慮。如『23省44城自來水檢出消毒副產品(亞硝基二甲胺)致癌物』系2016年的舊謠翻炒,危言聳聽、愚弄公眾。『某生豬養殖企業140天飼養周期內用34種抗生素』,這種博眼球的虛假信息既不合理也不科學,不僅誤導廣大消費者,還給養殖業造成傷害。
當前,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我國急性呼吸道疾病患病人數持續上昇,預計一段時間內涉及疾病防治、醫療衛生、食品安全、健康養生等方面的謠言仍將頻現。同時,進入12月、臨近年底,與安全生產、求職就業、欠薪討薪、社會治安等方面有關的不實信息也可能多發。對此,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面對各種網上信息,請擦亮眼睛、理性看待、客觀分析,切勿盲聽盲信。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