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海洋經濟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增添『藍色動力』
2023-12-05 09:00:2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友聯船廠等修造船基地發展勢頭旺盛,『招商伊敦號』郵輪越南-中國香港航線首航,涉海創新載體加快建設……向海而生、向海而興,粵港澳大灣區揚起海洋經濟『風帆』,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藍色動力』。

  位於深圳南山區的孖洲島,船塢吞吐、吊機林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產值同比增加約10%。』友聯船廠(蛇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新民說,今年是孖洲島修造船基地全面投入運營的第15個年頭,如今年產值約30億元,規模在國內單體船舶、海工修造船基地領域排名前列。

  在深圳,海洋科技創新的強勁動能正在不斷孕育。來自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當地已建成75個涉海創新載體,包括5個國家級載體、22個省級載體和48個市級載體,涵蓋海洋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能源等重點領域。

  11月23日,有『中國海洋第一展』之稱的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開幕,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攜深水工程船『海洋石油201』、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海上油氣智能加工廠『海洋石油123』等『高精尖』海洋科技展品集中亮相,組成海洋石油『深水艦隊』,具備全水域、全水深自主勘探開發作業能力。

  海洋旅游業也在大灣區快速發展。11月25日,2023第十六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在深圳南山開幕,中國郵輪游艇游船產業聯盟在深圳揭牌,兩家郵輪服務企業落戶南山。26日,『招商伊敦號』郵輪開啟越南-中國香港航線。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說,郵輪產業的『深圳速度』頻現,折射中國郵輪經濟的廣闊發展前景。

  伴隨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更加便利,濱海旅游熱度持續昇溫。今年7月,『港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不少香港市民『一腳油門』直通珠海金灣區,當地濱海旅游業日漸火熱,『相互奔赴』正讓海洋旅游資源發揮更大價值。

  在廣東海洋大市惠州,近年來,隨著濱海旅游業、現代海洋漁業、臨海石化等快速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引領惠州經濟社會發展的『藍色增長極』。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惠州市海洋生產總值約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5。

  加快向海洋進軍的衝鋒號已經吹響。今年召開的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將『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在打造海上新廣東上取得新突破』納入具體部署。據初步核算,2022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為18033.4億元,同比增長5.4%,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4.0%,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9.1%。

  自然資源部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4.7萬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向好態勢明顯,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我們應用了數字化的能源管理系統,年電費從約1億元降到8000萬元左右。孖洲島未來將成為「科技島」,海洋經濟的未來十分廣闊。』任新民信心十足地說。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