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遷徙進入高峰期 各地多舉措守護候鳥安全越冬
2023-11-26 08:33:39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眼下,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從南到北,各地多舉措營造良好生態,守護候鳥安全越冬。

  這段時間,大批候鳥陸續抵達越冬地。在鄱陽湖,數以萬計的候鳥從四面八方向這裡聚集,開啟它們近半年的越冬棲息生活。這只名叫『小雪』的白鶴是鄱陽湖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老朋友』,兩年前,剛出生幾個月的『小雪』在遷徙途中沒有跟上大部隊,被村民救助。今年年初在鄱陽湖進行了野化訓練,戴上了配有太陽能電池板的衛星跟蹤器後從鄱陽湖放飛。在黑龍江漠河度過了一個夏天後,前不久,作為鶴群的『領頭鶴』,『小雪』用6天時間再次飛回給予它溫暖的鄱陽湖畔,它的這段遷徙之旅也一直牽動著保護小區工作人員的心。

  如今,全球約90%以上的白鶴都會在鄱陽湖越冬。而作為世界上鳥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加快提昇候鳥保護數字化水平,為鳥類遷徙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在湖南洞庭湖,依托自主研發的衛星追蹤器,能實時提供洞庭湖候鳥包括品種、習性等大數據。目前已有頸環式、腿環式、背負式等50多種不同型號的衛星追蹤器,最輕的只有1.8克。

  今年以來,各地還持續推進鳥類生存環境工程建設,為候鳥提供溫馨棲息地。

  在福建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今年這裡加大了種植紅樹林、鹼蓬等鹽沼植物力度,形成了豐富的溝蝦、沙蠶等底棲生物,『鳥中大熊貓』勺嘴鷸等鳥類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在陝西榆林北部的紅鹼淖濕地,當地通過人工繁育、增殖放流70萬尾耐鹽鹼的瓦氏雅羅幼魚,為越冬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

  在重慶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由蘆葦、水中森林、鳥島、小微濕地組成的越冬候鳥樂園,今年已擴建至1300多畝,正成為南遷候鳥的『加油站』。

  在黃河山西平陸段,當地林業保護部門進一步完善跟蹤監護機制,確保3000多只大天鵝能夠安全越冬。

  在新疆巴州,當地針對鳥類活動區域加強巡護,開展收容、救助活動。今年來胡楊林的野生鳥類越來越多,往年不常見的黑鸛、東方白鸛、白鷺等野生鳥類隨處可見。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