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焦點訪談:中國機器人 跑出加速度
2023-10-30 07:07:15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現在,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行業,無論是民生領域還是重大工程,都有機器人大顯身手。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國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走出了一條以『機器人+應用』深耕優勢行業,帶動技術突破、迭代昇級產品、提昇產業規模的創新發展路徑。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杭州第19屆亞運會、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各種形態的機器人令人眼界大開。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機器人浪潮席卷全球,我國也在工業、服務、特種等機器人領域做出戰略部署,成為推動全球機器人產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郝玉成:『它是戰略新興產業,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重視。從基礎產業方面講,它既是制造業的技術裝備,又是社會跟服務業的基礎設施,所以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全產業鏈體系已基本形成。從規模上來看,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2022年營收超過1700億元,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全球第一,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392臺。從分布上來看,我國機器人產業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機器人產業實力最強,東莞、杭州、天津、蘇州、佛山機器人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廣州、青島機器人產業後勁十足。這些地區在人纔、資金、政策等方面都有較好的基礎。

  調查發現,在這次機器人浪潮中,人形機器人成為焦點之一。眾多公司紛紛推出了人形機器人。那麼,為什麼大家都聚焦這一賽道呢?

  業內普遍認為,人形機器人最容易融入人類社會,可用於醫療、娛樂、教育、家政等眾多場景,因此國內外紛紛把研發人形機器人提上日程。作為我國機器人產業龍頭之一的北京,也把它當做『1+4』機器人產品體系中的核心。其中,1指的是人形機器人,4指的是醫療健康、協作、特種、物流4大類機器人,總體思路就是用1帶動4。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國斌:『因為人形機器人是機器人產業裡面的集大成者,無論技術的集成,還是所有上下游的集成,人形機器人都能體現技術的最高集成度,所以北京發展人形機器人,把它作為核心。』

  人形機器人作為通用性機器人,能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預計203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星動紀元是一家年輕的初創公司。他們研發了人形機器人『小星』,要想讓它動起來,電機是關鍵。

  光能動還遠遠不夠,還要知道怎麼動。這就需要一個聰明的大腦來指揮,也就是算法。為此,科研人員需要先在電腦上模擬出一個數字機器人來。

  為了支持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北京發布了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將設立100億元規模的機器人產業基金,此外還將專門建設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智能裝備處四級調研員高少雄:『創新中心以實現人形機器人的小批量生產和應用為目標,著力打造通用智能底層軟件及接口、通用硬件開發配套設施等基礎條件,集中突破人形機器人通用原型機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關鍵技術。』

  除了北京以外,上海、深圳等地也發布了類似的行動方案,都包括發展人形機器人的內容。比如,深圳提出將開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加快組建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上海提出將建設國際算法創新基地,加快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

  郝玉成:『我們國家對人形機器人現在的布局,以下先手棋的戰略主動來布局產業的發展,工信部也非常重視,現在正在准備推進人形機器人發展指導意見,來確定這個產業的發展目標跟主要任務。』

  人形機器人只是我國機器人產業中一個快速成長的細分領域。除此以外,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物流機器人也成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阿裡巴巴、京東、順豐等行業龍頭,都在積極布局智慧物流。京東物流研發的天狼、地狼智能物流機器人具備搬運、碼垛、分揀等功能。在分工上,京東主要負責物流機器人的設計、研發,然後向上下游供應鏈采購零部件,進行組裝生產。這種聯盟模式對於帶動整個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目前,天狼、地狼機器人已在京東全國多個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僅北京亞洲一號每天出貨量就達幾十萬單,揀選效率提昇3—5倍,准確率高達99.9%。未來,北京將以京東物流等龍頭企業為代表組建物流機器人產業組團,帶動這一產業發展。

  高少雄:『(組團發展)優勢互補,形成業務分布更加均衡合理的產業格局;另一方面,有利於開展共同研發,以組團力量共擔研發投資風險。』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廣,我國制造業向智能化方向轉型,將帶動智慧物流及移動機器人持續高速增長。目前,我國已培育出北京極智嘉、上海快倉、深圳海柔創新等一批物流機器人行業獨角獸企業。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醫療機器人產業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器械市場之一,發展潛力巨大。柏惠維康是一家專門從事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的企業。他們研制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能通過一個極小的孔進行顱內手術,精度可以達到0.3毫米以內。

  做神經外科手術,一般要求定位角度誤差在1毫米以內,通常只有10年以上經驗的醫生纔能做這樣的手術。手術機器人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手術的難度,為患者爭取到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北京柏惠維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劉達:『不管是年輕醫生和專家,由於有了這套導航定位裝置,很快就能操作,因為不是靠人自身的能力了,更多依賴於機器人的智能和自動化手段。』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醫療機器人絕大部分依靠進口,費用極高。因此,發展國產醫療機器人,帶動醫療器械向高端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到2035年我國將把醫療裝備的研發、制造、應用提昇到世界先進水平。未來,隨著智慧醫院的建設,導診、門診篩查、輔助檢驗等原創性智慧醫療裝備也將越來越多。目前,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在醫療機器人方面都有明確規劃和投入。

  高少雄:『北京將通過實施百項機器人新品工程,提昇手術機器人全流程手術輔助能力,面向醫療應用需求,實施百種應用場景示范工程。』

  在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布局中,特種機器人也是重點方向之一。在洪水、地震、火災等極端事件中,特種機器人往往能代替人完成任務,發揮關鍵作用。凌天智能是一家專門研發、生產特種機器人的公司。在公司展廳裡,最引人注目的是消防機器人。

  自2017年以來,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年均增速達到30.7%。以北京為例,從事特種機器人研發的企業科研單位不下300家,因此北京下一步將提高行業集中度,重點扶持龍頭企業。

  高少雄:『特種機器人的典型特點是業務方向非常分散,對於特種機器人應該關注這些企業在各自細分領域內是否做到了高質量、高效益,支持企業在細分領域內做專、做精、做強,支持企業集聚發展。』

  應該看到,雖然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在創新能力、人纔培養、關鍵零部件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國發布了多項政策措施,包括《『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按照規劃,到2025年,我國有望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

  機器人產業作為蓬勃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核心技術不斷創新,高端制造加速發展,『機器人+行業應用』的場景不斷深化,已覆蓋65個行業大類、206個行業中類。面向未來,機器人產業的創新發展將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數字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橕。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