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厚積科技創新之力(現場評論)
2023-10-18 11:37: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李洪興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主動作為、大膽突破,把握機遇、創造機遇,讓發展優勢更大、發展動力更足

  『最近參觀從早上一直排到晚上,滿滿當當!』筆者來到位於安徽合肥的科大訊飛公司,剛走進人工智能體驗館,就聽到工作人員如此介紹。這樣的感慨,折射出人們了解人工智能的熱情,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現代科技的魅力。

  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必須搶抓機遇、塑造優勢。這是科大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的時間線:今年5月6日,首次發布;6月9日,推出開放式知識問答,多輪對話能力再昇級,數字能力再昇級;8月15日,突破代碼能力,多模態交互再昇級。為什麼訊飛星火能在短時間內連續、快速迭代?參觀過程中,筆者嘗試尋找答案:這既得益於國內算力水平的不斷提昇,也離不開科學的統籌管理。簡而言之,在自主創新的路上,『硬實力』疊加『巧方法』是制勝關鍵。

  於企業而言,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依靠的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即『硬實力』。如今,在科技創新的競技賽道,只有在特定領域實現『定點爆破』,纔有可能在前沿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科技創新需要一定的積淀。通過『巧方法』形成鼓勵、支持創新的良好氛圍,集聚各方面的創新資源,纔能厚積薄發、掌握主動。

  跳出企業,看產業鏈,道理也是如此。巢湖之畔,合肥加速建設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科學島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多個大型實驗平臺著力開展科研攻堅,成果頻出;蔚來汽車的生產車間,機械手臂運轉不停,一輛輛智能汽車整裝下線……從科研院所到科創企業,行走在江淮大地,筆者深感這裡四處迸發著創新創造的活力,正在為發展能級之變、位勢之變蓄力。這背後依然還是這道『疊加題』。

  為什麼在合肥,為什麼是安徽?當科技『星火』日益呈現『燎原』之勢,人們心頭難免有此疑問。仔細推究,安徽集聚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大訊飛等科技企業,創新主體實力雄厚,創新人纔活躍,一張張『硬實力』底牌為創新厚植了優勢。獨木不成林,把創新要素集聚只是第一步,要讓它們產生化學反應,釋放乘數效應,就需要政府使用『巧方法』:種子基金護航,扶早、扶小、扶優,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貸投批量聯動』,緩解中小科創企業融資難;簡化注冊、引纔激勵等組合拳,讓企業無後顧之懮。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纔鏈一體部署,『有形之手』有抓手、能放手、幫把手,強化制度保障,有助於推動科技創新勢能加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從企業看行業、從城市看省域,再從省域看全國,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及其新興業態的快速成長,讓人們更加堅信,創新驅動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無論是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還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更好培育新興產業,都需要對標世界一流,加強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力度。放眼未來,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安徽,有條件、有能力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匯聚了更多『創新組團』的長三角區域,也必能依靠創新實現內涵型增長。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中投子布局,就是要主動作為、大膽突破,把握機遇、創造機遇,讓發展優勢更大、發展動力更足。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一路向前,尤須自立自強、奮勇爭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