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後進村』變身『打卡地』——青海省貴德縣關加村繪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3-10-12 08:48:57 來源:新華社  作者:

  新華社西寧10月11日電 題:『後進村』變身『打卡地』 ——青海省貴德縣關加村繪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央秀達珍

  秋色漸濃,關加村漫山遍野疊翠流金,民宿木屋鱗次櫛比。脫貧戶陳加順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能靠著村裡的自然風光,吃上『旅游飯』。

  關加村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平均海拔2800米,這裡位於黃河上游,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稱,境內的黃河有著『天下黃河貴德清』的美譽。

  這是10月8日拍攝的貴德縣尕讓鄉關加村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誰能想到,眼前這個環境優美、生活富足的小山村曾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村,加之村黨組織缺乏凝聚力和戰斗力,成為當地人眼中的『後進村』。2021年,關加村新一屆村兩委成立,村裡慢慢開始有了變化。

  『2017年,縣裡下撥6頂帳篷鼓勵村民發展旅游,當時沒有人願意參與。村乾部發動幾位村民承包帳篷,接待一些零散游客。但管理措施跟不上,生態環境也受影響。』關加村監委主任姚宏憲說。

  鄉村要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我們有這麼好的旅游資源,為什麼不好好利用起來呢?』新一屆村兩委在考察學習後,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關加村深入挖掘黃河、江拉林場等生態旅游資源,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這是10月8日拍攝的貴德縣尕讓鄉關加村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尕讓鄉黨委組織委員楊麗君介紹,關加村積極推廣『支部+集體經濟+農戶』新模式,支部統一規劃實施村集體經濟項目,致富帶頭人專業化經營,農戶就近就業,利潤扣除集體和擴大再生產部分後向群眾分紅,探索出了一條先富帶動後富、集體帶動群眾的新路子。

  『村裡發展旅游後,很多游客慕名而來。現在我就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能有3300元的收入。』52歲的陳加順在關加村自駕游營地負責打掃衛生,他就不用去50公裡外的縣城打工了。

  截至目前,關加村累計投入121萬元,建成了1處游客接待中心,1處露天自駕游營地,6戶農家樂,旅游收入也大幅增長。『2021年,關加村鄉村旅游總收入實現了從原來的1.8萬元到20萬元的突破,中藏藥材種植收入200餘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全鄉名列前茅。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000元。誰能想到「後進村」能有這樣的突破?』楊麗君說。

  這是10月8日拍攝的貴德縣尕讓鄉關加村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如今,前來關加村打卡的周邊市縣游客絡繹不絕。『特別火爆,夏天周末時經常24頂帳篷全滿,需要提前預定。』姚宏憲表示,接下來村裡計劃把青稞面、菜籽油等綠色有機產品推銷出去,帶動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飯』。

  『好環境不僅能帶來好心情,還能吸引更多游客。村民們都知道要保護好賴以生存的家園,大家看見垃圾都會主動撿拾,也會引導游客保護自然環境。』陳加順說,生態保護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修建養殖場、發展光伏產業、流轉土地、開辦農牧產品直銷超市……關加村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新圖景。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