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燃燒是我國主要的碳排放來源,因此能源轉型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很多傳統的能源基地都在積極探索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擁抱風能光能傳統能源基地向綠而行
這幾天,在山西省第一大產煤縣區朔州市平魯區,山西首個規模化光伏單晶硅生產線正在進行設備調試。平魯區既是傳統能源基地,同時也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光能資源,近年來正在不斷發掘新能源發展的潛力。目前當地正在將15萬畝露天采煤復墾地和采煤沈陷區變成新能源基地,裝機容量可達300萬千瓦。
而在一向以油氣資源著稱的新疆庫車,一個相當於900多個足球場大小的光伏電站剛剛建成投產,這個電站一年可發出近6億度綠電。這些綠電主要用來制造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原料:氫氣。這些氫氣將廣泛應用在能源、鋼鐵、石油化工等領域。這個綠氫示范項目改變了過去通過煤炭、天然氣等化石原料制氫的歷史,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5萬噸。
在我國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的松遼清潔能源基地,前不久,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的新一批風電機組正式組裝完畢。這批風電機組的顯著特點是具有低溫抗寒技術,能夠適應當地冬季零下3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讓松遼清潔能源基地的可靠性大幅提昇。

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年來,通過煤炭清潔利用改造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我國逐步構建起煤、油、氣、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能源安全保障根基進一步紮牢。
新技術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雙碳』工作的推進離不開科技的創新。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專門印發的《科技支橕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明確提出了十大行動,聚焦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等領域的低碳、零碳技術進行攻關。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建築、農業等領域,看新技術的應用如何助力綠色轉型的。
前不久,全國首個在既有建築上進行的光儲直柔改造項目在山東青島投入運行。所謂光儲直柔,就是將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和柔性用能四項技術有機融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建築的『柔性用能』。
大樓內配備的控制系統,就像一臺智能大腦,能夠根據大樓內每臺終端設備的實時用電情況進行智能調配,並能實時計算出使用清潔能源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減排數據。

目前,這座辦公大樓的『光儲直柔』項目光伏年發電量約13.6萬千瓦時,節約標准煤5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6噸,相比普通辦公用電模式,可節省電量達14%。
二氧化碳不僅是溫室氣體,也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質。在河南新鄉一家化肥企業,研究人員依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辦起了一個蔬菜大棚。通過這些黑色的管道,提純後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到大棚中,在這裡,它們就是這些農作物的肥料。
為了方便運輸,二氧化碳還可以加壓制成乾冰,運到距離較遠的農戶大棚裡,通過專用設備釋放出氣體供作物吸收。目前該企業在全國建有四大生產基地,二氧化碳的年捕集能力達150萬噸,相當於8000多萬棵樹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總量。
碳匯交易讓生態修復可持續發展
碳匯指的是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提出三年來,我國生態系統碳匯穩步提昇。通過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十四五』以來我國每年完成國土綠化超1億畝。森林覆蓋率達24.02%,森林蓄積量194.93億立方米,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隨著碳匯的穩步提昇,碳匯交易在我國很多地區逐漸開展,摸索出一條讓生態修復和國土綠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今年9月26日,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內3875噸碳匯量將進行公開拍賣,拍賣所得收入將『反哺』用於紅樹林保護與修復。不久前的拍賣推介會吸引了不少企業積極參與。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評估中心自然資源評估部部長張暉:我們把紅樹林的固碳能力開發成生態產品,初期已經收到了近10家企業的報名意向,未來將把更多的森林濕地、海洋資源貼上碳匯的標簽,開發出更多多樣化的生態產品,助力雙碳目標。
紅樹林是國際公認的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之一,是儲存二氧化碳的寶庫。深圳持續通過天地空一體化智能監測、AI智能識別等科學化、精細化手段,對濕地和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保護、修復。十年來,累計修復紅樹林面積43.33公頃。2021年至今,深圳新增種植紅樹林面積12.73公頃,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約三百噸。
前不久在福建三明的一個小山村,八千多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林業碳票交易款,如期打到了村集體賬戶,購買方是上海的一家企業。這也是林業碳票完成全國首次跨界、跨區域銷售。
近年來福建三明森林蓄積量從1.91億立方米增加到2.1億立方米,就等於新增固碳量3477萬噸。據測算,預計到2025年,三明全市累計交易的林業碳匯將達到150萬噸以上,累計可為林農增收3500萬元。
福建省三明市林業局副局長潘子凡:通過交易以後,它可以抵消企業碳排放額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把林木林地變成真金白銀,對於老百姓增加收入確實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國將分步驟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為我國節能降碳工作帶來顯著成果:202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已經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第一階段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在此基礎上,『十四五』前兩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4.6%。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涉及能源、工業、交通、城鄉建設等多個領域,持續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