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共赴亞運之約 奏響時代強音 ——杭州亞運會籌辦工作全景回顧
2023-09-22 10:44: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金秋時節,一幅幅壯美的亞運畫卷在之江大地徐徐鋪展;丹桂飄香,體育為媒,東道主敞開懷抱喜迎四海賓朋。

  杭州亞運會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後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萬眾矚目。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高度重視杭州亞運會籌辦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做好籌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望8年的亞運籌辦之路,杭州攜手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5個協辦城市,始終堅持貫徹『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遵循『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努力奉獻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亞運盛會。

  如今,亞運會即將開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

  眾望所歸亞運啟航

  時鍾撥回到2015年9月16日,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時任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親王宣布:中國杭州獲得第19屆亞運會舉辦權。頓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亞運之火點燃國人激情,亞運之光映照神州大地。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再到眼下的杭州亞運會,我國綜合國力持續躍昇,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浙江所在的長三角地區,更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當亞運接力棒交到杭州手中,籌辦工作同步有條不紊展開。

  亞運會是一個系統工程。籌辦至今,從中央到浙江再到杭州,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此高度重視——

  2016年4月9日,杭州亞組委正式成立,設置『一辦十九部』的組織架構,圍繞規劃部署,開始亞運會籌辦工作。

  2017年10月15日,亞運場館及設施建設開工,6個辦賽城市共設56個競賽場館,另有31個訓練場館、1個亞運村和5個亞運分村。

  2018年9月2日,雅加達亞運會落幕,隨著亞奧理事會會旗交接完成,亞運會正式進入『杭州時間』。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國家、省、市層面分別建立了指揮組織體系。國家層面,成立了第19屆亞運會和第4屆亞殘運會工作領導小組。浙江省委和省政府成立了亞運會、亞殘運會工作領導小組,杭州亞運會賽事總指揮部和協辦城市分指揮部同時成立,標志著亞運籌辦工作進入關鍵階段,逐步由『籌』向『辦』全面轉換。

  靠前指揮、親自推動、主動督導。錨定『舉辦一屆成功的亞運會』的目標,廣大乾部群眾始終全心全力投入亞運籌辦工作。

  亞運場館、志願服務、交通安保……每周召開的杭州亞運會賽事總指揮部調度會議,逐個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確保各項籌辦工作紮實有力推進。

  『從場館改造到團隊進駐,我們不斷優化提昇,希望用更高的水准迎接亞運會到來。』杭州黃龍體育中心有關負責人說,從場館提昇到賽事運維,再到壓力測試,工作人員不捨晝夜,全力以赴。

  歷時8年奮斗,杭州亞運會籌辦工作取得累累碩果——

  本屆亞運會設有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共有主辦城市杭州和5個協辦城市參與辦賽,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全部報名參賽,運動員報名人數達1.2萬餘名。杭州亞運會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項目最多、覆蓋面最廣的一屆亞運會。

  56個競賽場館和31個訓練場館已投入運行,41個場館團隊的1萬多名專職人員、2萬多名場館志願者全部就位。除了1個亞運村和5個亞運分村外,杭州亞組委還新增紹興市、杭州臨安區和蕭山區作為參賽運動員住宿點,全力做好參賽保障。

  從精心編制火炬傳遞總體方案、開閉幕式演出方案,到持續完善城市交通體系、全方位提昇城市風貌品質,精心打磨亞運籌辦各個環節。以一流的場館設施、順暢的賽事組織、周到的服務保障,為亞洲運動健兒搭建展示風采的舞臺,這是杭州和浙江的堅定承諾。

  『現在,杭州已經做好了准備,這場亞運盛會將讓世界看見美好的杭州、活力的浙江、美麗的中國。』杭州亞組委執行秘書長、杭州亞運會賽事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陳衛強說。

  攻堅克難有序推進

  杭州亞運會籌辦歷程並非一帆風順。2022年5月,受疫情影響,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先後決定延期一年舉行,給籌辦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廣大乾部群眾集中力量推動亞運會各項籌辦工作有序展開。

  紹興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承擔本屆亞運會棒壘球項目比賽。疫情防控期間,項目建築施工方現場項目負責人和所有單位統一調度、互相配合,把工作抓細抓實,確保萬無一失。

  在亞運籌辦過程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優化施工流程、調整施工計劃、改進相關工藝、加強現場組織……大部分競賽場館在2021年3月竣工交付,並陸續開展測試賽。『亞運走十城』『迎杭州亞運會趣味跑』等宣傳推廣活動也順利舉行。

  杭州和浙江經受住了考驗,不僅打贏了亞運籌辦這場硬仗,更在辦賽實踐中鍛煉了隊伍、提昇了水平。

  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亞運會期間,杭州將充分依托『城市大腦』交通系統,實時檢測城市交通運行狀況,實時診堵、主動防堵、快速緩堵。賽時杭州還將在亞運會服務相關設施之間的通勤道路上,啟用亞運數字專用車道。

  城市基礎設施顯著躍昇。今年8月8日,杭州市民期盼已久的天目山路隧道開通試運行,標志著杭州東西向最長快速路——錢塘快速路全線通車。未來,這條『穿江連城』的快速路將加強區塊溝通銜接,提高路網通行效率,釋放城市發展活力。

  『體育惠民』原則落到實處。杭州亞運會開創了國內綜合性體育賽事場館賽前向社會開放的先例,通過建設城市嵌入式體育場地設施,開放預約中小學體育場館,為市民打造『10分鍾健身圈』。2022年11月,全長超1000公裡的錢塘江綠道全線啟用。

  這一路的奮斗與跋涉殊為不易。杭州亞運會籌辦歷程,再一次彰顯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辦賽理念深入人心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從空中俯矙錢塘江南岸,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和游泳館猶如一只振翅欲飛的彩色蝴蝶,與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大蓮花』交相輝映。

  自2015年9月成功申辦以來,杭州亞運會確立了『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綠色,成為杭州亞運會的主色調和鮮明特色。從場館規劃建設、能源統籌利用,到交通運輸保障、賽事組織運行,都凸顯著濃濃的『綠意』。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浙江在籌辦過程中,始終將『綠色』擺在辦賽理念的首位。出臺《『無廢亞運』行動方案》,推進16個『無廢亞運細胞』示范點建設,全力打造全球首個大型『無廢』賽事;千裡之外的『風光』送到亞運舉辦地,『綠電』點亮56個競賽場館……綠色理念融入亞運籌辦方方面面,讓世界看到『中國用綠色描繪未來的創新力和行動力』。

  智能辦賽的理念在亞運會歷史上首次提出,眾多科技成果、前沿技術廣泛應用於亞運籌辦全過程。

  本屆亞運會上,場館保障、賽事運行、雲上服務等各環節都能充分感受到智能的力量。依托雲計算技術打造的亞運核心系統,為運動員、工作人員、觀眾等構建強大的數據處理平臺;觀眾通過『智能亞運一站通』玩轉亞運;『亞運PASS』實現景區景點、文博場館和公交地鐵一碼通行;『數字火炬手』讓人人都能參與亞運……

  杭州亞運會不僅『高大上』,而且特別『接地氣』。大到場館改建新建的規劃,小到一張紙、一支筆的回收利用,『節儉辦亞運』的理念深入人心。

  場館建設普遍遵循『能改不建』的原則,56個競賽場館中有44個是改建或臨建場館,31個訓練場館全部為改造場館;賽事相關設施器材『能借不租、能租不買』,盡可能循環利用;工作人員自帶水杯、吃自助簡餐、減少紙張浪費;特許商品零售店的低碳版吉祥物減少了紙盒外包裝……簡約不簡單,把更多資源投放到優化服務上,東道主巧做『減法』卻為賽會大大『加分』。

  遠道而來的客人,最先感受到的是主辦城市的氛圍。如今的之江大地,人人是東道主,處處有亞運味,滿城文明風。

  杭州深入開展迎亞運『城市品質、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昇行動,舉辦萬餘場次相關活動;寧波整體謀劃、一體推進城市文明提昇行動,展現城市文明、鄉風文明、賽會文明新風貌;紹興奧體中心體育館改造昇級注重人文關懷,殘障人士可通過輔助器械順利到達無障礙座席……內外兼修,讓城市展露新顏。

  大手筆裡的精益求精,小細節中的點滴考量,四大辦賽理念從紙面落到實處。以最佳風貌、最優環境迎接四海賓朋,杭州亞運會交出了高分答卷。

  城市發展再上臺階

  9月16日,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列車正式載客運營。從車身涂裝到內部裝飾,杭州的粉牆黛瓦、錢江潮湧等城市景觀元素與亞運會會徽、運動圖案和主形象色『虹韻紫』完美融合。亞運會期間,這趟『專列』將串聯起6個辦賽城市,讓各賽場間的互聯互通更順暢。

  一趟列車,折射出亞運會帶給舉辦地的改變。辦好一個會,提昇一座城。從基礎設施改造、環境綜合治理,到公共服務提昇、城市面貌改善,杭州和5個協辦城市同步推進。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既是參與者、見證者,也是受益者。

  2020年4月,《杭州市亞運城市行動計劃綱要》發布,提出健康城市打造、城市國際化推進、基礎設施提昇、綠水青山守護、數字治理賦能、產業發展提質、文化名城傳播、城市文明共建等8項具體行動。

  行走在如今的浙江,城市門戶區、主乾道路全面優化,街景立面、背街小巷全面提質,市民文明素養全面提昇。把亞運籌辦和加快改善城市功能、增進民生福祉緊密結合,助推城市發展邁上新臺階。

  亞運會帶來的還有『體育惠民』的進一步落地。目前,已有51個亞運場館確定了賽後運營單位,做到『還館於民』。在『浙裡健身』應用平臺,公共體育場館100%納入『全民健身地圖』,場館空置率大幅降低。

  今年3月,2023年杭州射箭聯賽在杭州富陽銀湖體育中心亞運射擊、射箭和現代五項比賽場館舉行,讓愛好者提前感受到亞運氛圍。截至目前,在各類亞運場館參與健身的人次已超800萬。

  以籌辦亞運會為契機,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在浙江多地開花結果。一大批健身場地嵌入『百姓生活圈』,城市閑置空間變成群眾日常參與鍛煉的『金角銀邊』,『體育讓生活更美好』輻射效應持續釋放。

  為民、惠民、便民、利民的亞運籌辦實踐,不僅強有力助推體育強國建設和健康中國建設,更極大增強了城鄉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亞洲聚會彰顯團結

  2018年,在雅加達亞運會閉幕式上,令人驚艷的『杭州8分鍾』向全亞洲發出熱情邀約——杭州亞運會是體育競技的舞臺,也是人文交流的平臺,更是其樂融融的聚會。

  這一理念得到全亞洲的廣泛支持和熱烈響應。亞奧理事會45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代表團如約而至。多名外國領導人來華出席杭州亞運會開幕式。

  體育鋪路搭橋,文明交流互鑒。一個個文化符號,勾勒出杭州亞運會的獨特韻味——

  從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大莫角山采集的亞運會火種,通過『薪火』火炬手手傳遞;吉祥物『江南憶』由『琮琮』『宸宸』『蓮蓮』3個機器人組成,分別代表良渚古城遺址、京杭大運河和西湖;會徽『潮湧』取自錢塘潮,獎牌『湖山』帶有西湖意向……傳統文化融入亞運設計,盡顯杭州歷史人文之美。

  杭州富陽水上運動中心以『山』為形、以『水』為韻,仿佛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紹興柯橋羊山攀岩中心形似『蠶繭』,注入絲綢文化意蘊……亞運場館融合地域特色,『詩畫江南』的文化底蘊讓人流連忘返。

  杭州亞運村裡設置了『文化小屋』,從體驗宋繡技藝、青瓷燒制,到品茶會友、欣賞篆刻,為各代表團成員開啟『文化之旅』;錢塘江畔的亞洲花卉主題園,200餘種花卉組成『亞洲花毯』;杭州市內各類『亞運人文體驗點』共有50處……人文景觀遍布街頭,營造出濃濃的亞運氛圍。

  透過亞運會這扇窗,世界再一次感知中國、讀懂中國。泱泱大國的文化自信與時代內涵,借助亞運故事娓娓道來。這條籌辦之路,既是兌現承諾、推動發展的過程,更是展示新時代中國歷史性成就的過程。

  奮進的中國與亞運會第三次攜手,使得杭州亞運會籌辦伊始就顯示出勃勃生機。從3.76萬名賽會志願者『小青荷』,到148萬餘名城市志願者,他們的微笑面龐,讓杭州亞運會展現著陽光、開放、充滿希望的蓬勃氣息。

  杭州亞運會的籌辦成果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許。在第四十二屆亞奧理事會全體大會上,新當選的亞奧理事會主席謝赫·塔拉勒·法赫德·薩巴赫說:『我相信杭州已經准備好了,這將是一屆出色的亞運會。』

  在亞運會舞臺上,體育精神與人文精神交相輝映,一曲和平與友誼的交響曲正在奏響——

  杭州亞運會項目數量多,涵蓋武術、藤球、板球、卡巴迪等不同地域特色項目,彰顯亞運體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為70餘年歷史的亞運會注入新的活力。

  『心心相融,@未來』的杭州亞運會口號與『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高度契合,寄托著面向未來、共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望。

  亞運會凝聚起亞洲人民團結奮進之心。亞洲各國家和地區奧委會都把杭州亞運會列為本年度重要賽事,並期盼未來與中國進行更多體育合作。

  以體育傳遞友誼,以文化凝聚力量,以交流共築和平。當亞運聖火燃亮夜空,杭州亞運會正成為亞洲和全世界攜手同行的重要契機,凝聚起同力共贏、同向未來的磅礡力量。

  (本報記者李中文、鄭軼、孫龍飛、竇皜、劉軍國)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