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強調要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面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纔強國的目標要求,多部門整合優質資源,加強科學教師人纔培養,縮小城鄉科學教育差距,夯實科教興國根基。
這個學期,多地中小學創新科普教學模式,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在湖南瀏陽,山村新建成的天文臺,將為周邊30餘所學校提供固定的科學實踐服務。在浙江德清,中小學校統一設立『科技實踐日』,將科學課堂搬到科技館,形成『一周一實踐』的課程計劃。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小學科學教育發展。今年『六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育英學校看望廣大師生。在學校科學教室裡,總書記指出,科學實驗課是培養孩子們科學思維、探索未知興趣和創新意識的有效方式。他寄語同學們從小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當下勇當小科學家,未來爭當大科學家,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全面加強,科學課被納入基礎教育各階段,成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極大激發了廣大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在課程教材方面,院士等一流科學家參與教材編寫,加強科教知識融合。在師資建設方面,科學教師人數不斷增加,2022年全國小學專任科學教師達24萬人,總量比2012年增長35.3%。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建立社會協同支持機制,最大范圍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館等科學教育資源,全面、系統、持續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多部門聯合,為中小學科學教師培訓提供制度化保障。在湖北,中科院院士為數百名鄉村科學教師授課。在重慶,來自西藏、四川的中小學科學教師和大學教師一起通過課堂還原,交流意見。在北京,一些高校與北京市八一學校一起,為偏遠山區、革命老區的科學教師開展培訓。
聚焦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纔強國的發展使命,各部門聯動,在教育『雙減』中不斷做好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加法』,讓熱愛科學、樂於創新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