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成都大運會,從比賽場館到大運村,隨處可見的科技元素,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體驗打卡。
高新體育中心體育館,是成都大運會乒乓球比賽場館。
比賽間隙,在熱身場地裡,不少外國運動員都在體驗乒乓球機器人陪練。不到一分鍾,體驗者們已經是滿頭大汗。
乒乓球機器人專職是用於發球。加裝特殊配件,運動員就可以實時查看訓練數據,高效精准調整訓練內容。同時,乒乓球機器人還可以設置『專業』『挑戰』『娛樂』等不同模式。

總臺央視記者周培培:通過這個控制面板,我可以選擇我想要的訓練模式。在專業模式當中,我可以對每個球的出球方式,比如是否有旋轉,上旋還是下旋,旋轉的速度,出球的頻率次數,落在球臺的哪個位置,以及在這個位置要落幾次,都可以進行精准定制。

成都大運會青年記者巴西大學生佩德羅:來成都之前我就在網上看到了,據我所知巴西沒有這樣的機器人,所以我一定要來看看,因為未來就在眼前。我累慘了,因為它太快了,真的很有趣,太驚艷了。

尼日利亞代表團乒乓球運動員歐也妮·肯蒂:它太棒了,速度很快、也不會犯錯,還不知疲倦,所以必須全程全神貫注,有了這個我就可以提高我的准確度、提高速度。

成都大運會泰國代表團乒乓球隊運動員萬維薩?烏維拉尤婷:很驚訝看到這個機器人,因為就像跟人打球一樣,但有時比人更好,因為如果是跟人打,我能預測她的球有多旋,但是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除了比賽場館裡的黑科技,大運村裡的科技亮點也不少。『3D照相館』可打印高精度的人物形象手辦;支持83種語言實時翻譯的智能翻譯對講系統;90秒即可制作完成限定拉花的咖啡機器人;還有這款用於體驗的自動駕駛的新能源電動小巴,無所不在的科技感,彰顯著成都大運會的青春活力與無限創意。

尼日利亞代表團領隊歐拉邦吉:這是一個神奇的交通工具,讓你大吃一驚。未來科技,這一定能改變未來。

岡比亞代表團田徑運動員法拉熱·艾莎:哇!這太酷了,我愛它。

圭亞那代表團田徑運動員霍爾德·諾萊克斯:第一次體驗,真的是太棒了,如果能大規模應用,肯定能幫助改善環境。
(總臺央視記者周培培趙迎晨魏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