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7月份,『中國經濟半年報』發布。這份『半年報』中有許多成績和亮點,同時,也顯示出中國經濟復蘇進程比想象中要復雜。
今年過半,影響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方向的一場關鍵會議召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昇向好。
這場重要會議有何重要表述?哪些部署將提振市場信心?釋放了什麼信號?

經濟恢復不是一個簡單的短周期
5.5%!這是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一方面,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意味著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另一方面,社會對經濟恢復過程的認知也需要更新。
在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有一句表述備受關注——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
對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解讀,這句話是對當前經濟恢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現象的准確描述。
之前,社會上有一種觀點,認為疫情防控措施放開後,經濟會自動反彈到(疫情防控)之前的狀況,實際上,經濟恢復不是一個簡單的短周期。近些年,我國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經濟運行的需求層面、供給層面都受到一定衝擊,恢復需要時間。
張軍分析,從上半年來看,經濟恢復過程不是一條線性的,需要政策層面加大力度,幫助經濟運行更快恢復到之前狀態。總的來看,我國經濟運行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經濟運行要有流動性
中國經濟繼續前行,下半年壓力大嗎?當下發展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哪些方面?
面對社會關切,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給出了明確回應。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復雜嚴峻。
需求不足,這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最關注的話題。他認為,過去我國經濟在供給層面處於相對過剩狀態,現在遇到需求層面收縮,會對宏觀經濟運行造成一定影響。需求收縮導致產能消化受阻,企業經營會遇到一些困難。
張軍解釋,經濟運行要有流動性,如果需求不足的問題解決了,整體經濟的流動性就會提高。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將這個問題放在突出的位置,是一個綱舉目張的科學判斷。

△2023年7月25日,湖北襄陽古城北街燈光璀璨,游人如織。
消費是收入的函數
接下來,擴大內需的過程,工作如何推進?著力點在哪裡?
7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同樣在7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在1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解釋,消費是收入的函數,促進消費就必須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依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系統推進收入分配領域重點工作,強化重點群體支持和幫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積極探索促進居民增收有效路徑。
此外,7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明確了幾點要求,要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一些政策已經陸續落地執行。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對此分析,消費問題分為短期、長期兩個方面。
在短期方面,宏觀經濟受到衝擊,市場具有不確定性,消費者信心有所動搖,居民消費支出會相應減少。對此,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等方式,可以幫助解決短期消費支出減少的問題。
在長期方面,如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所說,消費是收入的函數。居民對未來收入水平的預期,直接關聯本人當前的消費支出水平。因此,增加居民收入是確保消費支出不斷增加的長期方法。
張軍具體解釋,從工作收入方面考慮,廣大勞動者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勞動報酬。勞動報酬和企業、工廠等生產效率相關聯,要不斷優化勞動者工資機制,確保企業提高生產率的同時,同步提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收入。
另外,從生活成本方面考慮,減少居民的生活成本支出,也可以降低居民的消費支出壓力。比如,在兒童養育、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政府支出增加相當於增加了居民收入。
民營經濟是重要發動機
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7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資本市場有這14個字的表述。會議還提出,要制定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
同一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發布《關於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17項針對性的具體措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交通、水利、清潔能源等領域重大項目,目的是推動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
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通知》要求,建立全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由發展改革部門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提供給相關金融機構和有關部門,協調加強重點民間投資項目的融資和要素保障。同時,充分發揮投貸聯動機制作用,共享民間投資項目前期手續辦理與資金安排等信息,優化對民間投資項目的融資支持。
接下來,優化民間投資項目管理流程是重要內容。《通知》要求,要建立民間投資問題反映專欄,搭建民間投資問題反映和解決渠道。建立健全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鼓勵企業敢闖、敢投、敢擔風險,積極開拓市場。
從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到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促進民間投資』17項措施,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發動機,它與提振信心有關、與解決就業有關,也與增強中國經濟活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