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對於這段時間的天氣,很多地方的人都會說到一個字,那就是熱,特別是北方一些地區持續高溫,不斷刷新著歷史紀錄。像前幾天的端午假期,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最高氣溫都突破了40℃,其中,北京、天津更是在氣象觀測史上首次出現40℃以上『三連擊』。那麼,這輪高溫天氣的成因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6月29日開始,我國北方很多地區迎來了又一輪的極端高溫天氣。據專家介紹,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北方高溫呈現出發生時間早、極端性強的特點。從六月中旬開始,我國北方很多地方就已經進入了歷史上最高溫的天氣,高溫熱浪一波接一波席卷北方大地,京津冀等多地氣溫超40℃。人們穿著防曬服、打著遮陽傘,全副武裝,遮擋太陽的炙烤。
在北京的各大景區,商家們把西瓜、酸梅湯等擺到最顯眼的位置,游客們也都手拿雪糕、冷飲。

新疆吐魯番——中國最熱的地方,被稱為『火洲』。今年夏天,這裡的高溫天氣來得更早些,溫度也更高。據氣象部門相關氣象數據統計,六月中下旬,在火焰山景區,這裡的最高氣溫一度達到70℃,比往年同期高好幾度。
那麼,今年北方接連不斷的高溫天氣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今年的高溫天氣來得如此之早?

據介紹,受強大的暖高壓脊影響,乾燥少雨,太陽輻射增溫快,容易形成晴曬天氣,整體拉高了氣溫水平,也就把夏天提早帶入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夏季變得更早到來、時間更長。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在夏至前後背景下,晴曬昇溫比較顯著,這是最直接的原因。其次是西部蒙古高原的暖空氣移過來下山,也會加劇這樣的高溫。』
此外,華北平原也受暖氣團控制,暖氣團強度較強,而且影響時間長。這幾方面的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溫度快速昇高,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
面對連日來持續出現的高溫天氣,各地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保障城市正常運轉和群眾的生活需求。

為加強高溫作業及高溫天氣作業勞動保護,多地多部門部署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崗位人群防暑降溫工作。
多個城市開放戶外避暑驛站,為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員等戶外工作者們提供納涼、歇腳、避暑服務。

許多城市的建築、環衛等戶外工作調整了工作時間,以錯開高溫時段。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工作性質的需要,依然在炎炎烈日下堅守崗位。
6月26日上午,北京市道路養護應急指揮中心發來指令,廣渠快速路某路段有遺撒的砂石。
接到指令後,負責該片區的首發公聯潔達公司養護應急保障站點迅速出動指揮車、搶險車、防撞車到現場清理路面。
道路養護工人是24小時待命,一旦接到指令,十分鍾內必須趕到現場處理險情。

夏日的快速路上,地表溫度很高,路面上的砂石極容易引起車輛爆胎,因此對於道路養護工人們來說,處理砂石一定要快。
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小時,但是高架橋上的烈日還是讓養護工人們一身汗水。

正午時分,氣溫進入了一天中最熱的時段,但對於外賣小哥來說,午餐時間也是他們一天中最忙的時段。
天兒確實也是太熱了。想在烈日炎炎下送外賣,冰袖、大水壺自然是標配,但光是這些,在『超長待機』的炙烤天氣下肯定還是遠遠不夠,外賣小哥還准備了藿香正氣水、退熱貼、風油精。

而在廣大農村,人們冒著高溫,積極防旱抗旱、保障農業生產。
在河北,眼下正是玉米的苗期,玉米苗已經破土,正在奮力生長。但連日的高溫少雨,導致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邯鄲市館陶縣,地裡的土已經板結、乾裂。縣水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實地勘察,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玉米必須有充足的水分纔能更好生長。縣水務部門迅速開閘,從岳城水庫調水,經過灌溉渠道系統送水到農民的田間。
6月份以來,河北省平均降水量僅21毫米,比常年同期減少六成以上。為了保證夏播夏灌,水利部門根據水庫的蓄水,還有下游的需水,及時進行調度,保證農作物的灌溉需求。

天山腳下的瑪納斯縣是國家級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瑪納斯縣今年6月的平均氣溫比歷年同期高出了2.1℃。持續高溫對正處在現蕾開花期的棉花生長非常不利。
棉花現蕾期通俗的說就是棉花正在准備長花苞的生長時期,而持續的高溫天氣會對棉花開花結鈴造成直接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棉株上部花蕾明顯脫落現象,對棉花產量造成影響。同時,高溫天氣還會導致棉田中病蟲害的發生。

為了幫助棉農最大限度減少高溫天氣對棉花的影響,當地農業部門每天都會派出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在棉田裡,兩臺裝有北斗導航系統的大馬力拖拉機正在噴灑葉面肥。
那麼,目前這樣的高溫天氣還將持續多久,這個夏天的氣候趨勢又會怎樣呢?

張濤:『華北地區的高溫未來還是會反復出現,7月1號、7月2號都是華北平原高溫的天氣,強度應該也會出現大面積的40℃以上的高溫,不排除在京津這些地區再次打破紀錄的可能性。』
據氣象預測,未來10天,全國高溫的焦點依然是在華北大地。但隨著逐步進入盛夏,我國其他一些地區也將迎來高溫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主任、研究員王國復:『根據國家氣侯中心會商結論,今年盛夏七到八月份我國華中地區中部和北部,以及西南地區東北部,高溫災害風險仍然較高。』

面對來勢洶洶的高溫熱浪,應該如何應對?個人健康防護有哪些注意事項?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祁璇:『輕癥的中暑,癥狀比較輕,可能就是頭暈、乏力、口渴。』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急診科執行副主任陳斌:『一旦中暑最主要措施就是要迅速把體溫降下來,比如把患者轉移到陰涼處,用酒精或者涼水給他擦浴,如果癥狀還是不改善,一定要及時來急診就診。』
高溫天氣裡大量出汗後,光補水也是不夠的,還需要鹽分的攝入,保證體內電解質平衡。
祁璇:『如果只是大量補充水分,會進一步稀釋體內的鹽,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可以攜帶一些電解質飲料,居家的時候也可以自制一些淡鹽水。』

當患者出現體溫持續昇高甚至超過40℃、在高溫環境下或重體力勞動後出現持續性頭痛、肌肉痙攣、呼吸淺快、惡心等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熱射病也就是重癥中暑,是高溫相關急癥中最嚴重的情況,由於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身體調節功能失衡,產熱大於散熱,導致核心溫度迅速昇高,超過40℃,並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等癥狀,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
醫生提醒,避免中暑最重要的在於預防,兒童、孕婦以及有基礎疾病的老人都屬於中暑的高危人群,要盡量減少在中午高溫時段外出。
中央氣象臺的消息,預計未來兩周,華北、黃淮仍多炎熱高溫天氣,主要有兩輪高溫過程。持續的高溫天氣對農業生產、供水供電、防火等都會帶來不利影響,需要相關部門做好應對。同時,對於我們個人,露天活動可能發生中暑或熱射病,建議做好防暑降溫措施。而戶外活動和田間作業人員更應做好健康防護,並加強野外用火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