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峽江深處粽飄香(走進傳統村落)
2023-06-22 12:15: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從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城出發,經過一段段曲折起伏的盤山公路,窗外顯現出險峻秀麗的峽江風光——腳下是千帆競發的東流碧水,身側是綠意蔥蘢的崇山峻嶺。

  這裡是三峽庫區,長江一級支流香溪河與長江西陵峽的交匯處,一片相對平坦的山間谷地中,坐落著秭歸縣歸州鎮香溪村。這裡不僅完好地保留了典型的屈原故裡端午習俗,還保存有多處具有鮮明峽江建築風格的傳統民居。2019年,香溪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青瓦白牆的荊楚風格民居錯落有致;穿插在街巷之間的青石板路,連通家家戶戶……走進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歸州鎮香溪村,歲月的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一個始建於明清時期的傳統村落,位於長江北岸,平均海拔600米左右,背靠海拔870米的金蟾山。登上金蟾山遠眺,長江、香溪河和卜莊河,以及屈原鎮、郭家壩鎮等周邊村鎮的山水美景盡收眼底。村內有3處較為集中的古建築群,均建於清代乾隆早期,還有多處建於清代中後期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傳統建築規模超2萬平方米,佔村莊建築總面積80%以上。

  豐富民俗寄托敬意

  這裡的端午『大過年』

  取蓼葉3張,在左手掌中橕開,左右相折卷成三角圓錐形。用筷子加入香軟的糯米、飽滿的紅棗、甜絲絲的紅豆沙,按壓結實,左手虎口夾緊,卷包得有棱有角……端午前夕,在香溪村的一間農家小院裡,村民李紅正與家人一起包粽子。

  秭歸是屈原的故鄉,每年端午,當地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李紅告訴記者,對於秭歸人來說,端午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當地有『端午大過年』之說。千百年來,秭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端午民俗。

  『咚咚咚……』在風平浪靜的香溪河上,伴隨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鼓點,20名劃手整齊劃一地揮動手中的船槳,奮楫擊水,驅動著彩色的龍舟全速前進,坐在船後的舵手則根據前行的路徑,適時調整方向,控制船的平穩性。『香溪村龍舟隊已經組建了20多年,近幾年在鎮內的龍舟賽上都是第一名。』擔任龍舟隊鼓手的香溪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全說,每年端午節,縣裡都會舉辦龍舟競渡賽,邀請全縣居民以鎮、村為單位參賽。農閑時,劉全組織龍舟隊隊員到香溪河訓練,爭取今年再創佳績。

  『秭歸人一年要過3次端午節。』秭歸縣委宣傳部文化文藝工作負責人周華山說,農歷五月初五是『頭端午』,人們開始掛菖蒲、艾葉,飲雄黃酒;五月十五為『大端午』,各家各戶備下佳餚接女兒、女婿回家同享,劃龍舟、投粽子、辦詩會;熱鬧的節日氣氛一直持續到五月二十五『末端午』,前後長達20天。

  古朴村莊歲月悠長

  這裡是民居『活化石』

  走進香溪村胡家坪一處古朴的大院,建築平面呈長方形的天井房,兩進四合院式布局,由前廳、堂屋和左右廂房等單元組成。『胡家坪古民居是典型的三峽地區新灘古民居建築風格,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特點,有巴楚民居「活化石」之美譽。』秭歸縣住建局傳統村落工作負責人李雲介紹,三峽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之所,巴、楚、蜀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交融,其民居建築形式呈現多元風格,比如乾欄式、井乾式、碉房式、四合院式等。

  近年來,歸州鎮政府對香溪村制定了保護性規劃,對3處清代古建築群進行結構件加固、修補更換小青瓦,並指定專人管護,盡量維持其原始形態;對於其他還有人居住的古建築,考慮到居民安全,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開展危房改造。目前,已全面完成131戶傳統民居的保護性修繕。

  如今,古老的香溪村,變化越來越多。3公裡長的居民點區間硬化路全面貫通,建成4500米的旅游步道、3座觀景平臺和1500平方米的停車場,污水收集處理系統覆蓋全村,新開了5家農家樂、一家特色民宿,每逢節假日人氣火爆……這個三峽庫區的傳統村落,向世人展現著新氣象。

  《人民日報》( 2023年06月22日06版)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網絡中國節·端午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