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朵朵蘭花香 鄉村新氣象(千萬工程 一線探訪)
2023-06-17 10: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棠棣無處不逢花。』走進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村道寬敞潔淨,民居整齊排列,一條3.6公裡長的環村公路串起花的海洋,蔚為壯觀。

  這個獲得『國家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等榮譽的美麗鄉村,20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當時的棠棣村,雜物亂堆亂放,村民們為了種養花卉方便,把露天『農家肥』置於房前屋後,人居環境差,治理難度大。

  2003年,隨著『千萬工程』在浙江全省深入推進,一場村莊環境整治行動也在棠棣村火熱開展。

  棠棣村黨總支書記劉建明坦言:『起初大家環保意識不強,只顧自家方便。想要改變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並不容易。』

  發揮『頭雁效應』,形成示范引領。劉建明帶頭拆除了自家花圃的兩個糞坑,再同村乾部一道挨家挨戶做工作。經過系統整治,全村共清理拆除『兩堆一坑』(柴堆、草堆、露天糞坑)1800多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以解決老大難問題為起點,棠棣村不斷拓展環境整治半徑:修繕近1萬平方米的危牆,修寬道路,整治杆線,亮起路燈,村莊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村民生活質量持續提高。

  『村子美了,我們的乾勁更足了。』棠棣村蘭花共富工坊負責人童水標臉上掛滿了笑意。

  棠棣村因花聞名,素有『千年蘭鄉』的美譽。隨著村居環境改善,一座數字蘭花共富工坊拔地而起。村裡運用數字化手段,著力做好『蘭花』這篇大文章。從智能培育到直播出售,一朵小小的蘭花成為村民手中的致富花。

  早上七八點,童水標像往常一樣點開『溫室管家』APP,蘭花共富工坊內的溫度、濕度等數據一目了然。當日照強烈時,頂棚的一、二層遮陽簾便自動運行;當需要澆灌、通風時,噴淋、風扇等裝置便自動運行,確保蘭花生長處於舒適環境。

  待到蘭花培育成熟,童水標便組織村民和電商團隊,在工坊內進行分株、裝盆和直播銷售。『您瞧,這株蘭花叫宋梅,花色呈俊俏鮮麗的嫩綠色,花瓣層次豐富,晶瑩透亮,猶如翠玉。』電商主播盧燕燕在工坊內搭起直播間,熱情地吆喝著。

  隨著下單聲叮咚作響,陣陣蘭花香飄向千家萬戶。

  『既要搭上數字化快車,更要推動產業迭代昇級,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漓渚鎮副鎮長陳俊傑介紹,2017年,漓渚鎮成為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之一。為推進項目實施,棠棣村將300餘畝分散的丘陵山地改造成連片農田,利用農業景觀和鄉村空間吸引游客、凝聚人氣,促進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

  如今的棠棣村,以花木產業為主導,以蘭文化創意研學體驗為特色,年接待培訓2.5萬人次以上、游客14萬餘人次,帶動花木銷售額增加1000餘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12萬元。

  村民口袋越來越鼓,但真正轉型成『示范村』『文明村』,還要靠文明鄉風的浸潤。今天的棠棣村,以『棠棣』為名,以文明鄉風為要,在鄉村振興路上既『塑形』、更『鑄魂』。

  『世盛千般好,家和萬事興。』在村民錢迪紅家門口,兩行家訓赫然醒目。『這是村裡發起的曬家風家訓活動。』村婦聯主席徐偉鳳介紹,棠棣村紮實推進以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建設好家庭為主要內容的家庭文明建設,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往前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躍入眼簾,這是棠棣鄉村振興講習所,一群學生正在參加研學活動。『這裡本是一片廢棄廠房,後來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講習所負責人李紅敏介紹。

  棠棣村通過修建文化禮堂等方式,讓『人勤春早』的價值追求代代相傳。『這加強了棠棣在外鄉賢與家鄉的精神連接。』漓渚鎮黨委書記羅耀說。

  20年來,棠棣村深入實施『千萬工程』,讓朵朵蘭花香,帶來鄉村新氣象。站在新起點的棠棣村,正一步一個腳印,堅定走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