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海峽兩岸文化名師對話南音傳承與發展
2023-05-28 07:21:24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朱賀)以『漢唐遺韻舞華風』為主題的兩岸文化名師對話活動27日在北京老捨劇場舉行。與會的海峽兩岸專家從中國古典音樂舞蹈的角度切入,通過對話交流和樂舞展示,共研南音古樂與梨園舞蹈的當代重建。

  活動由北京市文聯、北京市臺辦主辦。致辭環節,北京市文聯常務副主席陳寧指出,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的心靈根脈和歸屬。北京市臺辦主任霍光峰亦表示,兩岸同受中華文化哺育滋養,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價值理念,盼兩岸藝術界人士共同努力,讓中華文化綻放更多華彩。

  對話環節,兩岸專家圍繞南音的傳承與弘揚展開探討。南音是閩南地區傳統音樂,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於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南音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大地上可以找得到的最古老的音樂。』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田青說。回憶二三十年前赴臺交流,他感受到當地保留著原汁原味的中華傳統文化,如今的文化氛圍卻難比往日。田青認為,『像南音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兩岸共同的祖先留下的共同遺產,需要兩岸共同繼承。』

  『兩岸文化界人士要更親近地站在一起,加大力度弘揚中華文化,把民族文化的氣度與氣魄傳至下一代。』臺灣南音名家、『漢唐樂府』藝術總監陳美娥在接受中新社等媒體采訪時說。

  陳美娥於1983年在臺灣創辦『漢唐樂府』樂舞團,以南音古樂和梨園舞蹈為基礎,在既有傳統框架中注入現代劇場元素,以中華文化為題材推出《艷歌行》《洛神賦》《韓熙載夜宴圖》等樂舞,演出足跡遍布全球。

  觀察到臺灣當局近年不斷操縱『去中國化』,陳美娥感到懮心,但並不悲觀。她認為,『只要是人為的,就有挽回餘地』,在此過程中,兩岸間的文化交流大有可為。她期待兩岸創作者堅守創作初衷,把握好創新與傳承尺度,吸引更多人主動親近傳統文化,繼而成為傳承者、發揚者。(完)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