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作者:馮慶(四川師范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希望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黨的二十大對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部署,高校專業人纔在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基礎上,在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大有可為。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人纔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橕。』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多元化的專業人纔需求十分旺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各類專業人纔應充分發揮帶動引領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和人纔支橕,助力農業強國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強化理論創新,引領鄉村文化振興。文化振興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先導性作用,是鄉村振興的『魂』,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和現實已經充分證明,牢牢紮根『鄉土中國』的文化土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石,傳承與發掘農耕文化中蘊含的優秀精神根脈與思想智慧,建設涵納鄉村文化的傳承創新、自信自強等多重元素的振興工程,更利於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這就需要高校理論研究者從大量豐沛、生動、宏闊的文化實踐中,凝練出一批具有原創性、本土性、動態發展的理論范式與話語體系,繼而構建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中國鄉村文化理論體系,指導鄉村文化建設與發展,最終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堅持需求導向,引領鄉村人纔振興。人纔是鄉村發展的核心要素,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依托。培養一支熱愛鄉村、紮根農村、擅長管理並且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鄉村振興專業人纔隊伍,對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意義重大。高校理應承擔教育興農的職責使命,努力突破鄉村專業人纔數量不足、結構性缺失等困境。一是培養高素質建設人纔。全國很多高校都開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加強鄉村振興發展研究院建設,增強鄉村振興智力供給和政策服務能力,同時緊貼鄉村發展主戰場,通過優化、調整學科專業布局,以及新農科背景下的跨界融合,面向新農業、新農村、新農民,培養鄉村緊缺的各領域、各層次專業人纔。二是培育高水平管理人纔。應當加強課程思政視域下的人纔培養模式,以成果為導向,系統性、集成性、貫通性地培育基層組織的建設者,同時通過在職培訓、在職提昇學歷等,建立靈活開放的機制,提昇基層乾部的政治素養和綜合素質。三是培植高質量領軍人纔。高校集聚了一大批把握農業發展前沿和產業核心技術等涉農領域高端人纔,可以通過組團式、科技小院、專家服務團等多種形式,統籌優質高端人纔資源下沈鄉村,幫助解決鄉村領軍人纔缺失的難題。
增進產教融合,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教育部於2018年出臺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明確了高校在科技興農中的中堅力量。計劃實施以來的五年中,高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為鄉村產業發展和生態振興提供了技術和人纔支橕。圍繞農業產業發展需求,高校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農業進步,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與地方、企業需求對接,實現成果有效轉化和產業應用。高校自然科學領域的專業人纔,可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助力農業生產方式變革。人文社科及藝術領域的專業人纔,則可以從農業經濟發展、農產品推廣以及美麗鄉村規劃等方面,為鄉村振興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11日02版)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