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昇,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藍等領域積極搶佔科技制高點。當前,我國正在深地領域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強化自主裝備制造研發,取得一系列新突破。

5月1日,位於塔裡木盆地的中國石化『深地一號』躍進3-3井正式開鑽施工,向設計深度9472米挺進,這一深度將刷新亞洲最深井紀錄,為我國今後進軍萬米深地提供核心技術和裝備儲備。

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芳:近年來全國包括全球新增油氣的儲量主要來源於深層。深地探測的重大突破也將帶動相關產業,包括高端制造、先進材料和核心軟件的發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向深地進軍、把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的戰略行動。

地球深部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了絕大部分的資源和能源。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向地球深部進軍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戰略科技問題。』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基層乾部群眾,在同塔裡木油田員工連線時強調,『能源安全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

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員工田美霞:總書記囑托我們不斷攀登油氣勘探開發、清潔高效利用技術高峰,我們正依托新建成的研發中心,圍繞梳理出的314項難題,集智攻關逐項破解,搶佔超深油氣科技創新制高點。

向深地進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近年來,我國在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塔裡木盆地,埋深在6000~100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分別佔到其總量的83.2%和63.9%。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工程技術管理部經理劉湘華:當我們鑽至9000米深,地層溫度通常達到200攝氏度,地層壓力達到150兆帕以上。在國際衡量鑽井難度的13項標准中,塔裡木盆地有7項排名第一。

為了把深層油氣開發出來,我國能源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了『超深層儲層立體成像』等技術,讓識別精度從過去的30米提高至現在的15米,相當於給距離地面近萬米的地層進行『CT掃描』。解決了『看得見』的難題,如何把油氣『打得出、打得快又打得准』,我國探索形成了世界先進的深地系列技術和裝備。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副總經理陳宗琦:我們研發了抗高溫儀器和精准定向技術,就像給地層8000以下的鑽頭安裝了『眼睛』,鑽井周期從原來的280天下降到目前最低的97天,准確度提高到了90%以上,實現了7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就在今天,『深地一號』躍進3-3井附近的另外一口超深鑽井也成功測試獲得工業氣流,順北油氣田又發現了新的油氣帶。這標志著我國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實施的『深地工程』獲得新突破。目前,在塔裡木盆地,深度超過8000米的油氣井已經有160口。

除了深層資源的勘探開發,我國深地科學探索也在不斷推進。通過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我國科學家在中國大陸深部結構和演化等領域已取得系列創新成果,研究水平處於國際前列。
向最高處仰望,往最深處紮根,從超深層湧出的滾滾油氣到獲取地球深部的信息技術,我國在地球深部探索上正不斷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