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莆田4月23日電(葉秋雲)莆田木雕以刀為筆,以木為卷,賦予靜止的木頭無限的活力,在方寸乾坤中映照千年家國山水;造船於閩,向海而興,傳承千年的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成就了泉州港『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盛……
22日20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的大型文化節目《非遺裡的中國》展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建非遺再一次『出圈』。
電鋸轟鳴,木屑飛揚,莆田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春輝於3月開工的大型木雕《京杭大運河》被節目組記錄了下來。『大型木雕組雕《京杭大運河》為單面雕刻,由8棵12米多長的香樟木組成,總長度不低於100米。』鄭春輝如是表示。
據介紹,百米木雕《京杭大運河》於3月27日開工,鄭春輝團隊計劃用五年時間完成創作。該作品將采用鏤空雕、透雕等技法創作,把京杭大運河以及大運河流經的北京、天津、杭州、鎮江、揚州、臨清、蘇州、嘉興等沿岸城市的人文景觀及其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展現在世人面前。
據悉,福建省有14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05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節目中,主持人龍洋,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以及影視演員袁弘在福建莆田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集結,莆仙戲、晉江布袋木偶戲、福鼎白茶制作技藝等20餘項福建省的非遺項目一一亮相。
『雖然只有短短一分多鍾的展示,但是對於整個莆仙戲的傳承來說,意義非凡。』莆仙戲劇院副院長、戲劇『梅花獎』得主黃艷艷在莆仙戲《踏傘行》飾王慧蘭。她表示,莆田、福建乃至在海外的華僑華人都在關注這次節目的播出。
福建現有活態傳承的地方戲曲劇種23個,其中本土劇種18個,跨省劇種5個,此外,還有5種皮影戲、木偶戲類型,琳琅滿目,堪稱戲曲藝術的百花園。『此次莆仙戲能被選中,是非常難得的機遇。』黃艷艷說。(完)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