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加強司法保護,護航未成年人成長(法治聚焦)
2023-04-14 08:42: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淡黃色的審判桌椅、淺藍色的牆面、U形法臺……在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這些布置讓法庭看起來更像『課堂』,寓意著包容、接納、關懷的陳設,無形中保護著每一個走進法庭的孩子。

  在這裡,判決不是案件的終點。一個孩子走進法庭,就會有一名法官守護他的成長。

  『相比結一個案子,我們更想幫一個孩子。』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負責人秦碩說,『我們每個案子都要考慮這個孩子如何教、怎麼幫,再去找到一個對他來講最好的裁判結果。』

  實行『首審責任制』,建立法官與涉訴未成年人『一對一』模式

  『右臂骨折,只能左手寫字上考場。』眼看就要中考,孩子卻被體育課上逆行的同學撞倒受傷,李先生著急又氣憤。

  協商經濟賠償時,對方家長王女士認為學校也有責任。雙方意見不一,李先生決心將官司打到底。

  『通過分析監控錄像,我們發現男孩小李完全按照學校規定的方向和指令在訓練跑步,並沒有過錯。而女孩在長跑訓練中違反了規則造成了對方受傷,應承擔主要責任。』辦案法官張瑩說,女孩逆行跑了半圈,在這期間學校未及時發現並制止,也應承擔一定責任。

  『孩子打著繃帶上考場……』李先生越說越激動,除了主張經濟賠償外,還堅決要求對方賠禮道歉。

  除了界定法律責任,也應通過法理情勸說雙方互諒互讓。『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受傷的是您家孩子,您是啥想法?』張瑩動員王女士敞開心扉,真誠向對方道歉。最終,雙方化解了心結。

  『辦理好每一起未成年人案件,不能只說「法言法語」,要用不同當事人都能理解的方式交流,把話說開、心結打開,纔能實質性化解糾紛,實現雙方服判息訴。』張瑩說。

  『感謝法官把孩子的事兒從頭管到底!』小李拆除鋼板後,還面臨傷殘賠償問題。張瑩再次負責案件審理,雙方都很配合,案件順利解決。

  近年來,海淀法院少年審判實行『首審責任制』,將首審案件中涉及的未成年人登記造冊,日後如有涉及同一未成年人權益的其他案件,均由首審法官負責審理,建立法官與涉訴未成年人『一對一』模式,強化對涉訴未成年人的精准幫教。

  『案件審理中,法官詳細調查了解涉案未成年人具體情況,主動發現危險點和風險點,及時乾預、妥善處理,最大限度減少訴訟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張瑩說,讓最了解情況的法官繼續負責後續案件審理,有利於案件順利化解,實現公正與效率的統一。

  跟蹤幫教、適時幫助,讓『迷途少年』重回正軌

  從事少年審判10多年,秦碩一直堅信,要把『在幫教中司法』這一工作理念傳承下去,『做一個判決容易,可是真正挽救一名迷途少年並不簡單』。

  在處理一起案件時,面對17歲的當事人小羽,秦碩有些疑惑。為什麼要去搶劫?帶著疑問,秦碩仔細查看案卷發現,原本成績優異、一直擔任班乾部、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的小羽,只因學習壓力大,跟母親賭氣拌嘴,一時衝動就衝進學校搶了200元錢。

  庭審現場,家長、老師甚至被害人都在為小羽求情。『對小羽而言,幫教比刑罰更重要。』秦碩說,少年審判的意義,不是單純的懲罰而是挽救成長。考慮到小羽的主觀惡性及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法院依法從輕處罰,小羽被判緩刑。

  結案後,秦碩繼續與小羽保持聯系,經過9年多跟蹤幫教,小羽的性格與思想也發生了很大轉變。『在取保候審期間,小羽返回學校參加高考,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大學。緩刑考驗期滿後順利出國留學,現已完成學業回國工作。』如今,小羽與父母的關系已經得到修復。

  『孩子有孩子的特點,推一把,他可能走得更遠;大家拉一把,他可能就迷途知返。挽救一個孩子,就是挽救一個家庭。』秦碩說,除極端個例外,絕大多數孩子的違法犯罪行為只是一念之差,適時幫助,纔能讓他們回到正途。

  審判是少年法庭的最後一道程序,而每個孩子的人生並不止於一紙判決書。每次有孩子刑滿釋放或緩刑考驗期滿時,秦碩都會告訴他們:『從今天起,這件事翻篇了,你們要回歸正軌、正常生活、健康長大。如有需要,我們一直在。』

  盡量從源頭上防范問題,促進犯罪預防機制不斷完善

  『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對於案件審理中發現的家庭教育問題,少年法庭會通過家庭教育令責令家長切實履行監護職責。』秦碩介紹,對於社會管理漏洞,少年法庭會以司法建議等形式,向學校等有關單位通報,充分發揮能動司法,促進未成年人保護和犯罪預防機制不斷完善,盡量從源頭上防范問題。

  在一起校園欺凌案件中,學校對於侵害者作出停止住宿資格的處罰。但家長提出,孩子住在郊區,上學不方便,且處在青春期,單獨租房住更不放心。

  於是,辦案法官與家長積極溝通,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以及家庭教育上的缺失,發出家庭教育令,並通過社工給予指導。『家長變了,孩子也就跟著變。』法官與學校積極溝通,經過3個月觀察,學校重新接納了孩子。

  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每名法官還有一個共同身份——周邊學校的法治副校長,覆蓋轄區20餘所中小學。脫下法袍,走進教室,將司法向教育延伸。

  『要尊重他人,善意對待同學。』『如果遇到了校園欺凌應該怎麼處理?』……這樣既有理念教育,又講具體應對方式的法治授課,已經成為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工作的一部分。『要經常走進校園,了解孩子們真實的生活和想法,找到普法切入點,提高孩子們的法律意識和自護能力。』秦碩介紹,把典型案例講給孩子、家長、學校,通過合理的警示預防,提昇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識和家長監護能力,能從源頭上減少傷害未成年人事件的發生。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