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日電題:六年拔節生長,雄安新區建設呈五大亮點
中新社記者 劉亮
4月1日,雄安新區設立迎來六周年。從曾經的『一張白紙』,至如今的熱火朝天、日新月異,六年來,雄安新區拔節生長,建設進展呈現以下五大亮點。
兩個『1+N』體系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六年來,雄安新區規劃和政策體系構建形成,呈現『1+N』格局。
在『1+N』規劃體系中,『1』指雄安新區規劃綱要,『N』是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4個基礎性規劃和20多個專項規劃。
在『1+N』政策體系中,『1』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N』包括相關配套實施方案,目前有關方面出臺了19個配套實施方案,為雄安新區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橕。
謀定後動,規劃先行。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主任石敏俊強調,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這是中央對雄安新區建設的重要要求。好的頂層設計,是高標准高質量有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的重要體現,有利於建設朝著符合整體戰略目標的方向前進。
一顆不變的『初心』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設立雄安新區的初心。六年來,雄安新區建設堅守初心,穩步推進。
2021年起,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分期分批推動相關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區疏解。目前,一批重大疏解項目有序落地,包括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陸續在雄安新區落地建設,中國星網總部主體結構已封頂,多家央企總部加快建設,首批疏解的高校、醫院確定選址等。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雄安新區的願景,正在雄安這片熱土上逐步變成現實。
一座現代化城市輪廓
顯雛形,出形象。雄安新區建設熱火朝天,一座現代化城市的輪廓逐步浮現。
一棟棟住宅樓崛地而起,為容東、容西、雄東片區近12萬民眾築上『幸福巢』;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對外骨乾交通路網加快構建,推動雄安新區融入『軌道上的京津冀』;一張龐大的區市政道路、綜合管廊、燃氣等市政設施網絡逐漸成形,為城市增添更多人間煙火氣。
『雄安新區在現代化城市建設方面,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城市居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表示,雄安新區建設開創了中國城市空間立體綜合開發新模式,正在將一座生態宜居的城市建在地上、一座日益完善的市政設施城市建在地下、一座數字智慧城市建在『雲端』的藍圖轉化為現實。
一幅綠色生態畫卷
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新理念。六年來,雄安新區天更藍、水更清、樹更多,一幅綠色雄安生態畫卷已展現在眼前。
2017年,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工程種下第一棵樹,綠意由點及面,如今綠色已逐漸在雄安大地蔓延,森林覆蓋率達34%。六年來,在一系列生態治理工程推動下,雄安新區主要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被譽為『華北之腎』的白洋淀水質逐年好轉,生物多樣性不斷提昇,城市生態底色進一步築牢。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賈若祥說,『先植綠、後建城』就是要將雄安新區融到大花園之中,譜寫藍綠交織、淀城共融的生態畫卷,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一張公共服務體系網
六年來,一張集醫院、教育、政務、就業等服務於一體的優質公共服務網徐徐鋪開,『網』住民生大小事,更『網』住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位於啟動區北京援建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項目建成交付,醫院項目主體結構封頂;數十所京津冀優質學校、高水平醫療機構與雄安新區建立了幫扶合作關系;政務服務做到『就近辦、自助辦、網上辦』;職業技能培訓的開展、高端高新產業的培育以及優質企業的陸續入住,都在多方位為就業『保駕護航』。
『公共服務的完善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變、積累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展望未來,石敏俊強調,雄安新區不僅要『築巢引鳳』,更要『留鳳築巢』。持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將有利於雄安新區培育內生的『造血功能』,為留住人纔、發展相關產業打下紮實基礎。(完)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