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勤的地鐵上、等車的馬路旁、忙碌間隙、睡覺之前……隨手刷一下輕松有趣的短視頻,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日常。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用戶使用率高達94.8%。專家認為,短視頻與直播、電商、教育、旅游等行業疊加,逐步滲透至網民的生活全場景,成為全民的生活應用。
人人都有展示機會
皮膚黝黑、講閩南方言的阿俊,從一位阿婆那裡買回幾塊豆腐,經切塊油炸後,塞滿肉末,調好底汁,再放入砂鍋燜煮。沒過多久,香噴噴的豆腐煲就出鍋了。配上米飯,阿俊和母親的晚飯簡單又可口——這條短視頻在抖音平臺點贊量超過200萬,並入選2022年抖音年度高光時刻。『太治愈了』『口音好溫柔,想家了』『這纔是人間煙火氣』……網友紛紛在該視頻下留言。
『閑不住的阿俊』是短視頻平臺上創作者的一個縮影。這些創作者中,有記錄鄉村生活的農民、科普醫學小知識的醫生、說走就走的旅行者……在短視頻平臺,人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專家認為,隨著行業的發展,短視頻內容不斷豐富,帶動用戶規模增長和黏性加強,成為移動互聯網時長和流量增量的主要來源。由於短視頻創作具有靈活性、娛樂性、門檻相對低等特點,對時長與拍攝要求不高,因而深受網友喜愛,逐漸呈現出全民參與的趨勢。
有效助力電商運營
一部手機、一臺三腳架,95後蒙古族姑娘烏音嘎將鏡頭對准家鄉——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分享牧區生活的點點滴滴,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草原。大學畢業至今,烏音嘎全網粉絲量積累至200萬,視頻播放總量超過4億人次,她還幫助家鄉牧民銷售了總計1000多萬元的農特產品。
90後姑娘『@洪湖趙美麗』返鄉創業,走進藕塘跟泥巴打交道,讓家鄉的蓮藕、藕粉等特產登上更多城市家庭的餐桌;大學生『@甘肅胖娃娃在助農』畢業後素顏直播帶貨,只為展現農產品最真的樣子;58歲的非遺傳承人何青,借助『@何姐聊收藏』賬號打開守護花絲鑲嵌老技藝的新渠道,受到眾多年輕人喜歡;『@清華媽媽馬蘭花』在直播間分享好書的同時,不斷突破自己,為更多家庭發掘有助於親子關系培養的桌游和玩具。
短視頻平臺近幾年拓展電商業務,『內容+電商』的變現模式已深度影響用戶消費習慣。專家認為,龐大的短視頻用戶群蘊藏著消費市場新藍海。短視頻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營銷渠道和商業載體,可以作為電商運營的一種有效方式。
『硬核』知識入千家萬戶
隨著短視頻在全民生活中的普及,一批以知識分享為主要內容的短視頻賬號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硬核』知識通過互聯網進入千家萬戶。
據悉,抖音推出《十萬個為什麼》系列短視頻,院士教授、科普機構、文化名人及抖音科普創作者等積極參與,通過實驗、動畫、實景裝置等進行視頻講解,為青少年提供權威科普知識和科學啟蒙。
『比一下各國的航母,能看出多少不同?』『核動力火箭再掀熱潮,《三體》中的構想可行嗎?』……這些以前沿科技為背景而又腦洞大開的提問,在短視頻平臺隨處可見。線上科普達人孫?認為,短視頻實現了從媒體的單向輸出到與觀眾雙向交流互動的過渡,使得用戶的黏性更強,知識科普作品的生命力也就更強。
短視頻創作平臺為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分享觀點和見解的舞臺。知識短視頻編導鍾曉雯曾經做過文字編輯,她明顯感覺到,由於網友閱讀和觀看習慣的差異,視頻和文字的敘事方式也要作出明顯區分。『閱讀產業類文章時需要一種專注度,而網民對短視頻學習的預期是輕松而不是枯燥。理想的短視頻語言應該像脫口秀一樣,有觀點、有趣味,引人入勝。』鍾曉雯說。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