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一場及時雨!2023年首次全面降准,帶來哪些利好?
2023-03-18 08:34:32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網3月17日電 (記者 李金磊 宮宏宇)降准來了。

  年內首次全面降准0.25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准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約為7.6%。

  這是2023年首次全面降准。

  所謂降准,即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降准後,意味著商業銀行被央行依法鎖定的錢減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錢相應增加了。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中新財經表示,預計本次降准向銀行體系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約5500億元,每年降低銀行資本成本約70億元。

  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此次降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董希淼認為,此次降准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本次降准超過預期,但具備必要性。從短期因素看,1月和2月人民幣貸款增長迅猛,銀行體系補充中長期流動性的需求顯著增加;而前兩月雖然企業貸款增長較好,但居民貸款增長乏力,需求仍然不足,貨幣政策加大實施力度正當其時。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中新財經表示,當前海外銀行業風險加大,全球流動性承壓,外部發展環境日趨復雜;今年前兩個月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昇向好走勢,但整體復蘇基礎尚不穩固,需要貨幣、財政等政策繼續協同發力。

  降准被視為一場『及時雨』

  ——提振信心,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昇態勢。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需求不足仍較突出,經濟回昇基礎尚不牢固。

  『因此,為更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緩解年初以來銀行缺長錢的壓力、配合財政前置發力,以及穩定市場預期等,央行在加大MLF超額續作的同時,繼續通過降准來釋放中長期流動性、提振信心,以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和銀行業平穩運行。』溫彬分析。

  董希淼指出,降准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增強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降低融資綜合成本的持續性。同時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助力穩增長、擴內需,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正向影響,利好樓市股市平穩發展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此次降准在方向上符合預期,在出臺時機上超出預期,降准對穩定房地產市場,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股市皆具備重要作用,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對急需資金的企業是一場『及時雨』。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中新財經表示,在穩增長目標下,貨幣政策將會繼續為實體經濟的恢復發展提供相對充足的流動性支持,降准釋放中長期流動性,對於房地產是利好。當下房地產市場最核心的問題是信心問題,降准對寬信貸、穩信心有比較大的作用。

  董希淼分析,此次降准實施後,銀行資金成本得以降低,銀行減少加點的動力增強,預計本月或下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特別是5年期以上LPR有望下降。這將有助於降低存量和新增房貸利率,減輕居民住房消費負擔,助力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未來還會降准嗎?

  央行行長易綱3月初在新聞發布會上曾指出,過去五年,通過14次降准,不到8%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不像過去那麼高了,但是用降准的辦法來提供長期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綜合考慮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使整個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央行在此次降准時表示,精准有力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董希淼認為,我國貨幣政策近年來雖然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一直保持穩健的基調不變,並未超發貨幣,未實施大水漫灌等寬松手段。而且我國物價水平保持基本穩定,2月CPI同比僅上漲1%,通脹形勢溫和可控,未來通脹壓力並不大。此次降准之後,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為7.6%,因此,未來降准仍有一定空間。(完)

責任編輯:江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