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總書記,您的囑托給我們溫暖和力量!』——兩會代表委員帶來各地人民群眾對總書記的心裡話
2023-03-12 13:52: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總書記,您的囑托給我們溫暖和力量!』——兩會代表委員帶來各地人民群眾對總書記的心裡話

  新華社記者

  三月生機盎然,全國兩會如約而至。5000多名來自祖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齊聚首都北京,沐春風、赴盛會。

  他們帶來一片熱土日新月異的變化、帶來群眾身邊命運轉變的故事,更帶來當地百姓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真情——『總書記,您的囑托給我們溫暖和力量!』

  『總書記和咱老百姓心貼著心』

  來北京開會前,全國人大代表、農業專家孫建設專門抽時間來到他負責技術幫扶的河北阜平縣顧家臺村。

  村民顧成虎對孫建設說:『聽說您要上北京開大會,我想請您給總書記帶個話,我們過上好日子了,想請總書記再來看看!』

  這是河北省阜平縣顧家臺村(2022年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李玉亮攝)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驅車300多公裡來到太行山深處,走進了顧成虎家。

  在那間四處漏風的屋子裡,總書記拉著顧成虎的手,仔細詢問家裡的收成、過冬的棉被有沒有、取暖的煤炭夠不夠。

  在這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定要想方設法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向全國發出脫貧攻堅動員令。

  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如春風一般,給困頓中的顧成虎帶來希望,也為這個曾經『山高溝深龍泉關,石頭縫裡掙錢難』的窮地方注入生機和活力。

  脫貧攻堅征程中,顧成虎當上了村裡的護林員,全家每年各類收入加起來有3萬多元。鄉親們種起了林果、食用菌,還辦起了鄉村旅游。2022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年前的20多倍。

  曾經愁吃愁穿的村民都和顧成虎一樣,家家戶戶養起了鮮花,村民們的臉上笑容越來越多了。

  『日子越好,我們就越想總書記。』孫建設看到,說到這裡,顧成虎的眼眶濕潤了。

  從太行深處到黃土高原,從秦嶺山間到蜀道深處,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頂風冒雪、跋山涉水,只為感知群眾冷暖,傾聽民眾心聲。

  這是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河村拍攝的村民聚居點(2022年4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曦攝

  人民大會堂外,望著天安門廣場上高揚的國旗,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不禁想起涼山『小明星』吉好有果唱的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著坡急溝深的盤山公路,來到昭覺縣三河村。

  在吉好有果家低矮昏暗的土坯房裡,總書記彎下腰,關切地掀開床褥、摸摸被子,還問家裡吃穿怎麼樣。

  得知當時10歲的小有果喜歡唱歌,總書記問她:『要不要唱一首啊?』小姑娘爽快地回答:『要!』話音剛落就唱起《國旗國旗真美麗》。

  『國旗國旗真美麗,金星金星照大地,我願變朵小紅雲,飛上藍天親親您。』純真的歌聲打動了在場的人們。總書記帶頭鼓掌,稱贊她唱得好,發音很准。

  從那以後,唱歌成了小有果最愛的事情之一。

  脫貧攻堅戰徹底改變了小有果的命運。2019年,小有果唱著歌住進了新家。家裡有了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還開起小賣部。

  到西昌上學後,吉好有果加入了學校的合唱團,夢想著長大以後成為一名音樂教師。

  此次吉列子日來京,吉好有果發來信息:『我在課餘時間專門學了很多新歌,希望能把現在的好日子再唱給習爺爺聽。』

  字裡行間的感恩和牽掛,讓吉列子日深有同感。

  今年兩會,在四川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吉列子日拿出的三張反映阿布洛哈村蛻變的照片引起代表們關注。

  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展示三張反映阿布洛哈村蛻變的照片。照片中,2005年,鄉親們住的是小木屋;2007年,大家住上了土坯房;2020年通了路的阿布洛哈村建成了樓房,還擁有了活動室和衛生室(由上至下,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照片中,2005年,鄉親們住的是破敗不堪的小木屋;2007年,大家住上了土坯房;2020年通了路的阿布洛哈村建成了樓房,還擁有了活動室和衛生室。

  蝶變豈止發生在阿布洛哈村。在來北京前,吉列子日專程走訪調研了『一步跨千年』的大涼山各地。

  在吉好有果所在的三河村,全村人搬進了充滿彝族特色的新居,特色養殖產業發展蒸蒸日上;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關心的『懸崖村』,村民們踩著2556級的鋼鐵『天梯』,搬下『懸崖』,開啟新生活……

  『我每到一個村,大家都對我說了幾乎同樣的話:共產黨瓦吉瓦(好得很),總書記卡沙沙(謝謝)。這是我們彝族人民共同的心聲。』吉列子日說。

  枝葉關情,念茲在茲。百姓的急難愁盼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事,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文屏鎮中心小學校長甄蘭芳的行李箱裡,有一瓶產自魯甸龍頭山的青花椒。這是龍頭山鎮甘家寨村民甘正芬老人特意拜托她帶上的。

  8年多前,6.5級地震突襲雲南魯甸,位於震中龍頭山鎮的甘家寨被滑坡體整體掩埋。甘正芬和老伴兒鄒體富痛失家園,住進了受災群眾異地過渡安置點。

  2015年1月19日,大寒節氣前一天,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甘正芬家的帳篷裡。

  『我記得,總書記就坐在我們的簡易床上,一邊說著話,一邊摸了摸棉被,問我們「暖和不暖和」,又指著帳篷問「都加厚了?」。』盡管已時隔多年,當時的每一幕依然深深鐫刻在甘正芬腦海裡。

  最讓甘正芬感動的是,得知老伴兒的手帶著傷,總書記輕輕扶著他的胳膊,關切地詢問起傷情。

  那時候,甘正芬一想起災情就難過,整個人瘦了快20斤,腦袋一直是蒙的。

  『總書記安慰我們說黨和政府會給我們建新房,讓我們「住好、吃好、穿好」,還鼓勵我們「對今後的美好生活要充滿信心」。』甘正芬說。

  一諾千金。總書記說的『住好、吃好、穿好』已經成為現實,甘正芬堅信未來的日子會更好。

  甄蘭芳代表數年前曾多次到龍頭山鎮工作,此次赴京前,她又專門再來龍頭山看看。

  眼前白牆青瓦的院落,平整的廣場,一應俱全的學校、醫院、超市,與曾經泥濘的路面、坍塌的房屋形成強烈對比,讓甄蘭芳感慨萬千:『龍頭山,早已脫胎換骨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龍頭山考察時曾指出『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這幾年,鄉親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大力發展花椒產業,家家戶戶收入都高了。

  『現在龍頭山的老百姓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我想把大家的幸福生活向總書記匯報,請他放心!』手握那瓶花椒,甄蘭芳感到沈甸甸的。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

  身著橘紅色工服,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濟南『陽光大姐』團隊負責人卓長立在代表中格外醒目。

  對於這件陪伴了自己數十年的工裝,卓長立曾有復雜感情。『以前,社會上總認為家政人員就是「保姆」,低人一等。但現在我感受到了這份職業的價值和榮譽感。』

  卓長立(前左二)與參加母嬰護理實操的老師和學員交流(2020年5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2013年11月,在濟南市外來務工人員綜合服務中心,前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同窗口單位工作人員和前來辦事的農民工親切交談,卓長立便在其中。

  那時,下崗後二次創業的卓長立帶領姐妹們一起從事家政行業。『剛開始,我做這份工作還有些顧慮,但總書記卻說「家政服務大有可為」,這讓我的心一下子就熱乎起來。』

  卓長立清晰記得,那天總書記同她握了三次手。『臨行時,總書記已經走下樓梯,又專門回過頭來與我們握手,還叮囑我要給姐妹們安排好工作。』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卓長立再次向習近平總書記當面匯報了『陽光大姐』發展情況。那天,她特意穿上了自己的工服。

  『總書記說家政業像「陽光大姐」這個名字一樣,是朝陽產業,鼓勵我們把這個互利共贏的工作做實做好,辦成愛心工程。』

  總書記的鼓勵,堅定了卓長立把家政服務當成事業來乾的決心。

  如今,『陽光大姐』已從濟南走向全國,家政服務員隊伍發展到7萬多人,規模是2013年的3倍多。

  更令卓長立感到自豪的是,多名進城務工人員通過『陽光大姐』在濟南買了房、落了戶,有的還入了黨、當了勞模。

  卓長立這次來京,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裡面是團隊裡100多位『陽光大姐』向總書記傾訴的心裡話——

  『總書記的話說進了我們家政人員的心坎裡』;

  『總書記和咱老百姓心貼著心』;

  『總書記的鼓勵讓我們更有底氣、更有信心』;

  『總書記把我們帶進了新時代,我們更要加倍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沿著總書記指的路子走,好日子在後頭呢』

  『鄉親們不僅頓頓有肉吃,也告別了土窯洞,樓房裡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村裡產業也越來越紅火。』

  兩會間隙,全國人大代表、陝西延安市甘泉縣橋鎮村黨支部書記樊九平打開手機,查閱了梁家河村民張衛龐發來的短信。

  今年75歲的張衛龐,惦記著要給習近平總書記捎去自己和鄉親們的近況。

  2015年春節前夕,重返梁家河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人群中一下認出了張衛龐,像當年那樣拍著他的肩膀,詢問他的情況,還專門上山看了張衛龐的苹果園。

  在預定的考察行程中,沒有安排去果園。當時工作人員說上山路很窄。總書記說走慢一點,慢慢走。

  看了果園,總書記高興地說,『哎呀,衛龐,你發了吧。』

  回想起當年插隊時鄉親們受苦受累種的農作物畝產只有幾十斤,總書記非常感慨,叮囑大家:『一定要堅定地把苹果產業抓下去。』

  斗轉星移,滄桑巨變。2019年5月,延安告別絕對貧困,梁家河的鄉親們從苹果樹上『摘下』小康生活,吃上了『產業飯』『旅游飯』。

  『扶一把老百姓特別是農民』『讓農民挑上「金扁擔」』,這是年輕的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時就堅定的信念。

  『這個「金扁擔」,我就理解為農業現代化。』總書記一語中的。

  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延安,走進南溝村的苹果園。當年掄起老鋤頭乾活,廣種薄收,而今築水壩、搞滴灌和精細化管理,苹果『金扁擔』挑起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

  在南溝村,總書記對鄉親們說:『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

  放眼中華大地,安吉白茶、五常大米、贛南臍橙……一項項產業蓬勃發展,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鋪展。

  『全國每生產9個苹果,就有1個來自延安。鮮甜可口的延安苹果已經四次被帶上太空。』提及延安的『苹果經』,樊九平嘴角止不住上揚。他說,現在老鄉們不僅賣苹果,還賣風景、賣體驗,鄉村振興的產業鏈越拉越長。

  『「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我們相信,沿著總書記指的路子走,好日子在後頭呢。』樊九平樂呵呵地說。

  紅色熱土演繹發展脈動,綠色生態繪就發展底色。

  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第二寄宿制初級中學教師郭金萍,帶來了『大萌貓』的最新進展——

  『除了雪豹和荒漠貓,近期還監測到了岩羊、猞猁、馬麝等野生動物。生態管護更嚴了,綠水青山回歸了。』郭金萍代表想把青海生態的欣喜變化告訴習近平總書記。

  2021年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現場,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孔慶菊拿出的兩張『大萌貓』照片,吸引了總書記的目光。

  一張是漫步在草叢中的荒漠貓,另一張是行走在樹叢中的雪豹。

  『以前很少見的珍稀物種,現在頻頻現身了。』孔慶菊以此佐證,講述生態環境的變化。

  『這說明生態保護見效了。』習近平總書記凝視照片,頻頻點頭,『特別是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增強了,看到了生態本身的經濟價值。』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在總書記心中,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

  遵循指引,牢記囑托,青海把生態答卷寫在青山綠水間。

  這次來京之前,郭金萍和同樣紮根在門源縣教育一線的孔慶菊,一起驅車前往祁連山國家公園老虎溝管護站調研。

  成群的?子、岩羊、赤麻鴨……沿途所見之景皆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良好成效。

  放眼全國,一個個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故事,詮釋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磅礡偉力,匯聚著中國之美的動人景致。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美術教師,郭金萍代表的手機相冊裡,儲存著這些年自己創作的秀美彩墨畫:雪豹、草原、山川、林場……

  此次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銀山」,反而成了虧錢買賣。』

  『習近平總書記引領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是「綠意盎然」的。我要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更多美麗中國新畫卷!』郭金萍自豪地說。

  征途漫漫,事業遠大。一個個閃光理念,指引中國沿著正確道路砥礪前行。

  首次參加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盛弘既緊張又激動。

  在上海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召開的征詢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盛弘(右四)聽取相關人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修訂草案)》的意見和建議(2023年2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穎攝

  這是她第三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考察。在古北市民中心,盛弘記得,當時的掌聲一波接一波。

  其中,從立法意見征詢會現場傳出的掌聲尤為熱烈。總書記在那裡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

  『我們在基層的嘗試和實踐,和總書記提出的重大理念相連,這怎能不讓人激動!』盛弘說。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作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的盛弘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當總書記講到新的征程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要鼓掌。』盛弘說,那一刻,自己更加堅定了在基層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

  作為基層工作者,盛弘認為,全過程人民民主要靠『融』,大家一起商量著,讓社區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代表「沈下去」,民意「聚起來」。』盛弘相信,在總書記指引下,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走深走實,人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橫斷山脈深處,進藏『天路』會戰正酣。

  全國人大代表、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喻渝帶來了建設一線的最新喜訊——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橋梁和隧道已全部開工建設。

  川藏鐵路,這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的標志性工程』,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有著很重的分量。從謀劃部署到推動建設,總書記傾注大量心血。

  復興號列車行駛在西藏朗縣境內(2022年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2021年7月,在西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實地察看川藏鐵路沿線建設情況。

  在雅安到林芝段的展板前,總書記拿起一塊標注著『約10億年』的花崗岩,細細端詳。

  『最難的是遇到哪種岩石?』

  『泥岩。施工怕軟不怕硬。但現在機械化程度今非昔比,都是我們自己的技術。』

  『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總書記肯定他們說,『你們規劃很科學,全路段在推進,看了很振奮。』

  喻渝對總書記這段話記憶猶新,『總書記手上那塊花崗岩,正是我們團隊克服千難萬險,從海拔3668米的隧道山頂實施2118.88米鑽孔中岩芯的一段。』

  此次考察,總書記由川藏線放眼西部邊疆鐵路網建設,勾繪現代化建設的『交通工筆畫』。

  『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迎難而上、敢為人先,堅決把這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的標志性工程建成建好。』喻渝信心滿滿。

  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見前路。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更美好的圖景必將在華夏大地上漸次鋪展。

  『有總書記作主心骨,我們心裡很踏實』

  薄如蟬翼,剛柔並濟。

  一片薄薄的『手撕鋼』,就放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寶武太鋼集團董事長盛更紅的文件袋裡。

  中國寶武太鋼精密帶鋼公司工作人員展示厚度為0.015毫米的『手撕鋼』(2022年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張磊攝

  『這是總書記掛心的「繞指柔」,我們一直牢記他的囑托,不斷創新、不停突破。』今年兩會前夕,『85後』技術員廖席將一片『手撕鋼』交給盛更紅,委托他帶到北京,帶到兩會現場。

  2017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太鋼集團考察調研。

  第一次考察時,廖席正在進行新項目『手撕鋼』的艱難探索,平均每兩天失敗一次。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總書記語重心長。

  從那時起,企業科研團隊臥薪嘗膽,經過700多次試驗,攻克400多項工藝難題,逐步登頂世界領先水平。

  三年後,太鋼華麗轉身,全球最薄『手撕鋼』供不應求。

  看到總書記步入生產車間時,廖席緊張又興奮。

  拿起一片厚度僅0.02毫米的『手撕鋼』,總書記輕輕扭折了一下,稱贊說:『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

  『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高端制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在支橕先進制造業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總書記的殷切寄語,讓所有科技攻關人員更感責任在肩。

  掌握科技發展主動權,就是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薄如『手撕鋼』,快如『復興號』,高至『嫦娥』攬月,深如『奮斗者』號探海……一個個自主創新打破技術封鎖,一步步推動發展的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不斷提昇。

  現如今,太鋼生產的『手撕鋼』厚度已達0.015毫米,此次盛更紅帶來北京的正是這種最新產品。

  『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盛更紅說,總書記的話語更加堅定了我們攻克核心技術難題、加快創新突破的信心。

  『大家都托我向總書記報告「手撕鋼」又薄了的好消息。』這位目前全球唯一可批量生產寬幅超薄不鏽鋼精密箔材企業的負責人,話語裡滿是自豪,『從傳統鋼論噸賣到尖端鋼論克賣,太鋼的華麗轉身,正是因為堅持了總書記強調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大國崛起,科技為先;大疫當前,人民至上。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隆重開幕。人民大會堂大禮堂內,在熱烈的掌聲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步入會場,在主席臺就座。

  望著主席臺上總書記的身影,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孝感市社會福利和醫療康復中心主任謝志斌用力鼓掌。

  這是他第二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是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會前合影留念時,數千人站成一個大弧形,湖北代表團位於隊伍的中間。不一會兒,總書記走進會場,頻頻揮手,向各個方向致意。

  『看到總書記來了,在場的很多醫務工作者都眼含熱淚,有的人大聲喊道「總書記好」!』謝志斌說,那一刻大家都真情流露,激動的心情難以言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中國偉大抗疫斗爭的真實寫照,更是中國共產黨對14億多人民的莊嚴承諾。

  3年來,盡管身份崗位發生變化,謝志斌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從疫情暴發之初堅守臨床救治一線89天,到不分日夜部署核酸檢測工作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再到做好社會福利院受感染老人的監護治療工作……

  『謝謝!』是這些年大家對他說得最多的話。

  『我們最該感謝的是總書記,決勝大戰大考,總書記是我們的主心骨!』謝志斌說,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能做到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關鍵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重大判斷、對防控工作的重大決策、對防控策略的重大調整完全正確。

  『無論疫情形勢如何變化,我們醫務工作者一定會牢記總書記囑托,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謝志斌堅定地說。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發展與安全,從來都不是選擇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技能大師趙琢萍肩負著老朋友黃利民交代的『任務』——『請您替我們向總書記報告,勝利油田萊深斜2井鑽至5336米,已經順利完鑽,實現了我國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領域又一重大突破。』

  一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勝利油田萊113區塊考察,時任勝利石油工程公司黃河鑽井70183鑽井隊平臺經理黃利民在旁講解。

  望向10餘米高的鑽井平臺,總書記主動提出要上去看看。

  看著窄且陡的40多級登臺鐵梯,當時黃利民『心裡捏了把汗』。

  『我還尋思攙總書記一把,可他說自己上去沒問題。』黃利民記得,登上平臺後,總書記還回頭對大家笑著說:『這不就上來了嘛。』

  鑽井平臺上自主研發生產的『機械手』『鐵鑽工』等自動化設備,總書記很感興趣,黃利民則如數家珍。『深井地質情況復雜,沒有一流的設備和技術是打不出油來的。我們從總書記的關切中讀出了努力的方向: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讓增儲上產更有保障。』

  『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走下鑽井平臺,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叮囑:『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

  這句沈甸甸的囑托,如今已成為每一名石油人的座右銘。

  『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就必須兜住重要能源國內生產自給的戰略底線,這是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責任與使命!』趙琢萍說。

  治國必先治黨,黨興纔能國強。

  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靈壽縣車谷砣村黨支部書記陳春芳,又一次來到老一輩領導人『進京趕考』的出發地——西柏坡參觀學習,重溫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在西柏坡,陳春芳見到了陳素梅。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當年『立規矩的地方』——九月會議舊址與當地乾部群眾圍坐談心,梁家溝村民陳素梅也在其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領導乾部要以身作則,還說解決乾部身上的作風問題,群眾也有責任,這種責任就是多提建議、認真監督。』總書記的話語,深深印刻在了陳素梅的腦海裡,『越聽心裡越亮堂』。

  這些年,梁家溝村推行起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實行村務公開,還不定期召開村情懇談會,實現村監會事事有監管。

  『現在,村乾部廉起來了、村子美起來了、村民富起來了。大家都說,在總書記帶領下,共產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大家伙兒跟黨走的心也更堅定了!』向陳春芳介紹著村裡的變化,陳素梅的眼睛閃著光。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考察時曾說,來這裡想得最多的是『在當前形勢下我們能不能深刻領會「兩個務必」,使之更好指導當前黨的建設』等問題。

  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三個務必』——『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於斗爭、善於斗爭』。

  『這是對中國共產黨優良作風的傳承和發揚,也是我們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陳春芳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險阻,我們都有信心和力量去戰勝它。有總書記作主心骨,我們心裡很踏實!』陳春芳的話,道出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切身感受,也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用實乾實績回報總書記的關懷厚愛』

  政協大會報到前一天,全國政協委員王亞平還在參加航天員的正常訓練。『時刻准備著,就是為了能夠再次為祖國出征太空。』

  首次出征前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激勵,成為王亞平矢志飛天的強大動力。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即將從大漠深處起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員公寓問天閣,為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壯行。

  『海勝、曉光、亞平,你們好!看到你們精神飽滿、英姿勃勃,我感到很高興』『預祝你們成功,期待你們凱旋』。

  聽到總書記親切的稱呼,王亞平緊張情緒一掃而空,『這一下子拉近了距離,好像是家裡的長輩在我們出行前細心叮囑。』

  13天後,總書記又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他們進行天地通話。

  時至今日,王亞平仍清楚地記得總書記激勵他們的那句話——『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2021年,王亞平二叩蒼穹。

  『新年的鍾聲即將敲響。我們的三位航天員正在浩瀚太空「出差」』。總書記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表達了對王亞平、翟志剛和葉光富三位航天員的關懷與問候。

  是時,身處400公裡高空,被蒼茫的星宇環繞,中國空間站裡的王亞平等三人感受到了來自『家鄉』地球的溫暖。

  從神舟十三號、十四號、十五號接力騰飛,到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新時代的航天人越過了千難萬險,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捷報頻傳。

  『作為一名航天員,我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感到無上榮光。』王亞平深切感受到,『是總書記引領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騰飛,激勵著中華民族築夢蒼穹的堅定決心。』

  宇宙浩瀚,匯聚流轉的星辰猶如磅礡湧動的力量;山河壯麗,璀璨綿延的文脈宛若民族精神的脊梁。

  全國人大代表、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這次赴京的行囊裡,背著3D縮小打印的『雲岡石窟』模型。『這是我受我們研究院同事們的委托,向總書記交出的一份特殊答卷。』

  全國人大代表、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前排右二)為佛教考古與石窟寺考古研究專題研修班的學員講解雲岡石窟(2022年7月攝)。新華社發

  2020年5月,正在山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雲岡石窟。

  那天,習近平總書記仔細察看雕塑、壁畫,不時向工作人員詢問石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平易近人和學識淵博給雲岡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杭侃說。

  在這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文化遺產的背後,承載著歷史的發展脈絡,彰顯著文明的無限魅力,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沈的精神追求。

  『近年來,我們插上數字技術的翅膀,不斷喚醒石頭裡存在的生命,讓石窟藝術變得可移動、可復制、更親近。』杭侃說,希望能有更多人通過多種方式從雲岡石窟承載的傳統文化中找到文化自信的支橕、精神力量的源泉。

  從大同雲岡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從良渚遺址到西安古城牆……習近平總書記用實地踏訪、諄諄囑托啟迪國人:讓沈睡的文化遺產『活』起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為中華民族鑄『魂』。

  如今,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中華文脈開枝散葉、綿延勃發。

  『緊跟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我們有責任守住文明根脈,激活中華文化,凝聚精神力量,圓夢國之復興。』杭侃堅定地說。

  文化的自信自強,為古老民族與時俱進、奮勇前進鋪就渾厚底色;體育精神的弘揚,鼓舞中國人民以更加堅定必勝信念實現美好生活的向往。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對體育運動員來說是一種肯定。』走進人民大會堂,游泳運動員張雨霏感受到自己肩負的責任更重了。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張雨霏再一次同總書記面對面。

  一年多前的2021年9月,前來西安出席第十四屆全運會開幕式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大會堂北大廳同體育界的代表親切會面。張雨霏站在第一排,胸前佩戴著剛在東京奧運會上贏得的金牌。

  總書記走到她面前時,笑容可掬地說:『張雨霏,兩塊金牌、兩塊銀牌,豐收啊!』

  在交流中,張雨霏感受到總書記對每一名為國爭光運動員的熟悉和關切,激勵著她繼續衝刺、突破、圓夢。

  再度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張雨霏心潮澎湃:『在總書記的引領下,今天的中國充滿生機活力,明天的中國奮斗成就夢想。我們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期待,要用體育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心聚氣,與全國人民一道共赴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友誼賓館聚英廳,親切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來自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曾毓群委員在會上第一個發言,他向總書記匯報了企業研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努力佔領全球新能源產業制高點的情況。

  『對於新興產業,一定要搞好統籌規劃,搞清楚市場有多大、風險在哪裡,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軍深入,最後卻被人兜了底、全軍覆沒。』總書記的話直擊曾毓群心中最擔懮的關鍵點。

  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希望我們的新能源產業,既要抓住機遇順勢而上,也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

  高瞻遠矚的判斷、溫暖有力的指示,為民營企業發展新興產業指明了方向。

  曾毓群不由感慨:『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一直是我們民營企業家的「定心丸」。我們一定不負總書記重托,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春天的希望,映照著中國經濟的前路;美好的願景,正化作鄉村振興的藍圖。

  再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回想起四年多前同習近平總書記交流的場景,全國人大代表、臨夏開放大學副校長董彩雲依然難掩激動。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甘肅代表團審議中,時任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吹麻灘小學校長的董彩雲直言不諱:『我的家鄉坐落在美麗的積石山腳下,是撒拉、東鄉、保安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家園,但我們缺乏一條連接外部的高速公路,孩子們去周邊上學要坐一天車……』

  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吹麻灘小學,董彩雲(右四)和學校老師交流,收集建議(2022年2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總書記聽得認真,用溫和的目光注視著她。

  『總書記和藹的笑容,充滿鼓勵的眼神,讓我不自覺便打開「話匣子」,把基層的需求講給他聽。』董彩雲說。

  發言結束,總書記在會議現場就指出,『各部委同志都在,要積極吸收采納代表建議』。

  散會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同每位代表握手。走到董彩雲身前時,總書記笑著對她說:『你講得很好。』

  那一刻,董彩雲鼻尖衝上一股酸意,她深深感受到總書記對基層聲音的關注,對基層人民的關懷。她忘記了如何回應,只是紅著眼圈緊緊握住總書記的手。

  這條臨夏人民日思夜想的臨大高速公路在當年便開工建設,連接沿線15個鄉鎮、28個村,將臨夏縣、臨夏市、積石山縣串聯在一起。

  今年兩會赴京前,董彩雲走遍建設工地。『這條公路今年就要建成通車了!』董彩雲說,『村子的未來和外面更大更美好的世界緊緊相連、和國家發展進程同頻共振。』

  『我們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新征程上團結奮斗、紮實工作,用實乾實績回報總書記的關懷厚愛。』董彩雲說。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迎著希望的春天,億萬人民將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厚愛轉化為乾事創業的澎湃熱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續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視頻記者:龍泠宇、陳夢、周生斌、王艷、尹恆、張海磊、陳聰、何山、馮媛媛、李小波、張晟、王雪冰、貝赫、高銘、霍思穎、楊金鑫、梅元龍、李恆毅、謝啟帥(攝制)、鞠鵬、李學仁、謝環馳、申宏、岳月偉、翟健嵐、黃敬文、李濤、劉彬

  海報設計:姜子涵、孫瑤

責任編輯: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