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取名「2700苹果」,因為它長在海拔2700米的小涼山上,也是我們培育的一個芽變新品種。』全國人大代表、來自雲南麗江寧蒗彝族自治縣的魯權是一名『85後』。回村創業的他對《熱評》評論員說,現在團隊裡已有17名大學生,『我們打造的千餘畝苹果基地實現數字化、水肥一體化。現在基本上村裡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小包裝、小特色,自己在社交媒體上賣。』

『我雖然已經「奔六」了,卻有「奔二奔三」的年輕思想,要與時俱進,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業態,助力鄉村振興。』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宜興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兒,親自上陣直播帶貨,還把不少『奔二奔三』的本地青年吸引回來創業了。
人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新農人』就是一支蓬勃的力量。這個『新』當然不局限於年齡,觀念新、知識新、技能新……也都是他們的特點。像歐陽華這樣『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帶頭人,也是『新農人』的代表。
在『新農人』這支活力四射的鄉村振興大軍中,返鄉創業者是活躍群體。從2012年至2022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已達1220萬人,他們當中有很多『80後』『90後』。
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四川『95後』村乾部吉列子日,是村裡第一個大學生。他曾在城市有穩定工作,返鄉時鄉親們一句『你要帶著我們一起過上好日子啊』讓他更堅定了決心。3年後,村裡懸崖邊的路通了,他也從村民口中的『爬山書記』變成『修路書記』。

從『60』後到『90後』,無論哪個年齡段的鄉村振興『新農人』,仿佛都自帶一種『神奇』的力量:他們能用村民們聽得懂的方式,讓國家政策深入人心;也能用鄉親們易接受的方式,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更能用新穎的金點子、科技時代的技能、敏銳的市場意識,建設美麗鄉村。
其實這種『神奇』又很朴實,就是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對農村建設事業的執著以及『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纔叫富』的情懷。當農村的『硬件』『軟件』不斷昇級,自然就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加入『新農人』隊伍。
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如何養好『鳳凰』,是個重要問題。今年52歲的山東棗莊嶧城區榴園鎮逍遙村村民曹佃國,不久前剛獲得農民助理農藝師職稱。這源於山東省推出的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制度。有了這個制度,一批有技術、懂市場、會經營的『新農人』評上了職稱,榮譽感更強、乾勁也更足了。
『要引進一批人纔,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幫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懮,讓其留得下、能創業。』隨著各地不斷優化環境、完善政策,『新農人』們大顯身手的天地更寬了,也必會更好地帶領鄉親們『富口袋』『富腦袋』。
『科技范』『行家范』『年輕范』……新時代『新農人』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們既用『心』也用『新』,投身到火熱的鄉村振興事業中,不斷讓新農村釋放出新魅力。鄉村振興,『新農人』就得有新時代的范兒!
(文|趙靜石墨)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