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過後,從東北平原到江淮大地,從塞上江南到天府糧倉,億萬農民正在辛勤勞作。春耕備耕是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我國作為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一個重大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面積、產量不能掉下來,供給、市場不能出問題。這既是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戰略考量,也是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深遠謀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始終把解決好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橕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推動高標准農田建設、推進種源核心技術攻關等重大舉措,引領推動糧食安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寬廣。202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730.6億斤,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2021年人均糧食佔有量達483公斤,高於國際糧食安全標准線,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
雖然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但糧食安全這根弦容不得半點松懈。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全力抓好糧食生產。』我國人多地少、耕地質量不高等問題仍較為突出,糧食安全的基礎還不夠穩固。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我國糧食產需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處於緊平衡態勢。
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糧食安全要警鍾長鳴,糧食生產要高度重視。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關鍵在耕地。要貫徹落實『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的要求,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不斷提高糧食單產與自然災害應對能力。加強中低產田改造,綜合利用鹽鹼地,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提昇耕地地力等級,將『藏糧於地』硬措施落實到田間地頭。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只有實現種業安全,纔能確保糧食安全。要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培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裡。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讓農民種糧有錢掙、得實惠。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確保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共同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讓我們自己手中的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 陳鈺琪就說"粉色太娘了"道歉:之後會更加謹言慎行2023/01/2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