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兩高』報告彰顯護航創新的力度和智慧
2023-03-08 13:43: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操秀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3月7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向大會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縱觀『兩高』報告,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激發創新動力成為共同的重要議題。

  多舉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最高法報告提出,五年來,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219.4萬件,同比增長221.1%。審理涉5G通信、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高新技術案件,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及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出臺植物新品種權司法解釋,審理『金粳818』水稻、『丹霞紅』梨樹等相關案件1585件,激勵育種創新。

  海南法院強化『南繁硅谷』司法保障,陝西法院建立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基地,甘肅法院設立種子法庭,守護『農業芯片』。出臺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意見,天津、江西等法院完善司法措施,保障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2022年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判賠額較2018年增長153%,在涉WAPI通信標准必要專利侵權案中判賠1.43億元。我國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體系基本形成。

  『人民法院通過司法向全社會傳遞了黨和國家依法保護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的鮮明態度,讓有恆產者有恆心,讓創業者有信心。』最高法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表示。

  最高檢報告也強調,檢察機關以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助力創新發展。

  報告稱,最高檢及天津、山西、山東、海南等29個省級檢察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一體履行刑事、民事、行政檢察職能。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共建協同保護機制,掛牌督辦重大、影響性案件。2022年起訴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及商業秘密等犯罪1.3萬人,比2018年上昇51.2%;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937件,是2018年的6.7倍。

  最高檢依法抗訴『蒙娜麗莎』商標行政糾紛案,再審改判,十年爭議畫上句號,並促進統一了類似商品、近似商標認定等法律適用標准。

  最高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劉太宗表示,過去一年,檢察機關突出對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技術、新業態、新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依法打擊侵犯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犯罪,強化商業秘密保護,激發技術創新活力。

  『數字經濟』發展要『明規則、保權益、劃紅線』

  數字經濟發展受到高度重視。

  最高法工作報告提出,人民法院依法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審理大數據權屬交易、公共數據不正當競爭等案件,明確數據權利司法保護規則。懲處濫用數據、算法等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堅決制止『大數據殺熟』、強制『二選一』等『店大欺客』行為。規范直播帶貨、付費點播等新業態新模式,保護創新經營,懲處非法逐利。

  『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產生一些糾紛。人民法院依法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一句話概括就是明規則、保權益、劃紅線。』最高法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解釋說,明規則,就是通過審理大數據權屬交易、公共數據不正當競爭等新類型案件,總結實踐經驗、制定司法解釋,明確數據權利司法保護規則,讓經營主體有遵循、有預期。保權益,就是既保護數字經濟中經營主體的合法權利,又保護數字經濟領域消費者、新業態勞動者等群體的合法權益。比如,報告中提到的北京、天津、上海法院對盜播北京冬奧會、世界杯等行為及時作出禁令,促進優化數字文化市場環境。劃紅線,就是通過司法手段引導數字經濟規范發展。依法懲處濫用數據、算法等排除、限制競爭等行為,平等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促進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23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