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從『創新主體』到『科技創新主體』 兩字之差讓企業站上科技創新C位
2023-03-07 16:43: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邱晨輝 張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後,代表們走出人民大會堂,向記者揮手致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裡,有關『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提法,引發會場內外熱議。

  這是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使用這樣的表述,去年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從『創新主體』到『科技創新主體』,兩字之差耐人尋味。

  坐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裡,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從中感受到了『激發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可能性』。在他看來,保障新能源汽車健康協同發展,破解影響產業安全的核心技術,需要基於市場化機制,完善科研成果到商業化落地。而這個過程,處處可見科技企業的身影。

  千裡之外的寧波舟山港集裝箱碼頭,6臺搭載北斗時空智能技術的遠控龍門吊,正代替人力精准放置集裝箱。將高大上的國產北斗技術轉化落地的,正是科技企業千尋位置,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陳金培說,國家鼓勵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湧現了一批基於重大成果的技術創新方案。

  今年,九三學社中央擬提交一份關於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創新引領作用的提案,提出深化科技領軍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戰略科技任務的『業主制』模式,進一步發揮科技領軍企業資源集聚、創新孵化和生態構建方面的引領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副主委、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參與了該提案的一線調研工作,談到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兩個故事讓他印象深刻。

  第一則故事的主角是廣州知名汽車企業——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他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中嶄露頭角,用競賽項目去創業,做成了UC瀏覽器,後者被阿裡巴巴公司收購,何小鵬就去阿裡做了高管。但讓王桂林沒想到的是,何小鵬居然賣了股份再去創業——做智能電動車。

  『他就是敢於冒險,敢於創新。』王桂林認為創新創業,民企、國企一個不能少,關鍵要靠企業家。

  另一則故事有關科技成果轉化,主角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

  按照王桂林的說法,基礎研究分9個階段:0-3階段是概念和論文,4-6階段是樣品和產品,7-9階段是商品。他說,我國在納米領域的高水平論文早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缺的就是4-6成果轉化這一段兒』。

  趙宇亮牽頭成立了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把該領域的科學家匯聚在一起來推動成果轉化。王桂林的體會是:『想走通科學技術產業這個鏈條,關鍵還是要推動把科學研究成果變成技術、產業。』

  21世紀初,以數碼相機取代膠片相機為標志,數碼光電技術顛覆了傳統光學技術,日本的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愛普生等光電巨頭迅速崛起,催生出一大批進入千家萬戶的新產品。然而,我國的一些光電企業,由於不適應新技術的變革,在這輪大發展浪潮中反而陷入了生存困境,部分企業不得不關停破產。

  說起那段時光,全國人大代表、中光學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智超記憶猶新。他帶領科技團隊從數碼光學零部件入手,攻克一系列『卡脖子』難題,組建了我國第一條精密光學薄膜磁控濺射規模化生產線。

  這件事讓李智超深刻意識到科技創新對於企業乃至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他今年帶來一份建議——強化先進光學技術引領光能源產業創新發展。

  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記者會上,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說,在開展調研過程中他發現一些企業存在研發動力不足、投入不足的情況。這幾年,九三學社連續關注的一個重點就是『如何提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武維華認為,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兩個關鍵因素:一是要有高水平人纔,二是要有足夠的投入。經過持續的調研求證,九三學社找到了通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推動企業創新的『小切口』。

  他們在調研中發現,該政策對激勵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政策落實中還存在諸如適用企業范圍較窄、扣除比例較低等問題。為此,九三學社通過『科學座談會』等形式,以多種協商渠道提出建議,並提交了關於強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導向作用推動企業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提案。

  武維華希望,相關政策的實施可以有效提昇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積極性。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副所長王立平曾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和民營企業打交道,他發現,近年來一大批『小巨人』企業的湧現,為解決卡脖子難題也提供了技術支橕。

  『不過,民營企業要擔當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角色,還存在原始創新、推動基礎研究工程化、技術研發系統性布局的能力不足,支持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環境有待完善等問題。』王立平說。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視角下的科技領軍企業,不再是單純以市場化方式和由經濟效益驅動而開展創新活動,而是需要站在國家使命的高度。要發揮科技領軍企業自主創新的主觀能動性,聚焦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提昇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聯合其他創新主體科研力量實現產業昇級。

  王立平因此建議,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原始創新、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參與重大項目戰略布局。比如,創新科技項目管理機制,通過『揭榜掛帥』『賽馬制』等科研管理機制,聚焦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開展源頭創新,引導民營企業開展面向需求的應用基礎研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銳科激光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2021年曾提出『關於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助力提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議』,如今看到建議促進有關政策的出臺,他深受鼓舞。

  時隔兩年,閆大鵬再次提出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同樣還是為了支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

  『去年我對小微企業進行調研,凡是創新型企業沒有一家不提知識產權保護的。』閆大鵬認為,近年來,已經明顯感覺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斷完善,但目前商業侵權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甚至很多時候都是投訴無門,企業只能『吃啞巴虧』,耗時耗力且維權效果不佳。

  『國家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構建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體系,當好企業自主創新的「保護神」。』閆大鵬說。

  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就『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作了進一步闡釋:『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說法已經提了很多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加上了『科技』,使得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這意味著,企業不僅是技術創新主體,要解決技術問題,同時它也是科學研究主體,在新方法提出、新科研范式形成、新領域研究、新現象解釋等方面,以及這些成果怎麼轉化成技術、轉化成高科技產業的各個階段,都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主體作用。

  王志剛補充:『不管是國有、民營、大中小微企業,只要從事科技創新活動,以科技來提昇企業的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科技部都會全力支持。』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2023全國兩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