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美出未來鄉村的模樣(美麗中國)
2023-02-25 10:24:1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大南坡村,是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的一個小山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該村曾因煤礦產業而興,後來因資源枯竭,日漸成為『空心村』。

  2019年底,修武縣以『美學經濟』為抓手,邀請來自各地的鄉建、設計、美學專家為大南坡的重建出謀劃策,村中的山村風貌、民俗人情、歷史文化等資源日漸延伸發展為鄉村民宿、鄉野美食、文化創意等振興支點。幾年間,村中老屋通過修舊如舊變為展覽館、書店,老房子裡開起民宿、茶吧,空地上建起娛樂設施。如今,在大南坡村,懷梆戲和搖滾樂同臺獻唱,設計新穎的『老村小館』和村民市集熱鬧非凡,知名畫家和詩人常年在村中開設『美育課』……大南坡村的新生,離不開『美』的滋養。

  清晨,一縷暖陽照進雲臺山腳,裊裊炊煙昇起,大南坡村開始蘇醒,呈現出它的生機與活力。村中游樂廣場上,漸漸多了孩童們的歡笑;方所書店燈光溫暖,三三兩兩的村民低頭閱讀;社區營造中心裡,村民匯聚在一起,學拍攝、練直播。

  走上『氣質美』的致富路

  撬動大南坡蝶變的,正是美學經濟。79歲的牛秉富老人在村裡辦起了民宿,取名『牛爺爺院子』,當年頹敗的土房被整修為精品民宿,進門有花木,抬頭見青山。牛秉富咋下的決心?『吃水、用電、垃圾處理問題都得到解決,還通了天然氣,生活的條件不斷變好。』村居環境持續向好,牛秉富也有了嘗試新鮮事情的打算。『游客多了,咱搞民宿有奔頭。』堅持眼見為實的他,專門讓孫子帶他去成都考察學習,回來後便利用自己家的老房子風風火火開起了民宿。他跑了30年貨運的兒子牛保紅也回到了大南坡幫助經營民宿,民宿開業後,前3個多月的營業額就超過30萬元。

  村莊變美,村民致富,從觀望到融入,大南坡的鄉親們走上了『氣質美』的致富路。近年來,一批批鄉村設計者慕名前來,與當地村民一起,從建築活化、文化研究等不同維度出發,將美學與鄉村生活融於一體,通過保留鄉村原生態讓鄉村『活』起來。伴隨著風貌整治、建築改造、風物發掘和文化傳播等措施的落地,一批批美學項目陸續建成,大南坡陸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藝術中心、鄉村文化書店等公共文化生活場所,也擁有了自己的藝術展覽和音樂文化活動。『建築外觀保留傳統風貌,內部設計突出現代化舒適度,讓民宿和整個村子渾然一體,保持了原生態的美。』參與民宿設計的設計師王求安說。

  融入『文藝范』的新日常

  大南坡村上世紀80年代發展煤礦產業,村集體收入豐厚,村委會帶領村民們建起了大隊部、大禮堂,還組建了遠近聞名的懷梆劇團。後來隨著煤窯關停,大南坡村一度成為省級貧困村,懷梆戲也隨之銷聲匿跡。

  在鄉建團隊的幫助下,大南坡懷梆劇團恢復演出被提上日程。64歲的劇團團長趙小景,年輕時就是村裡的文藝骨乾,在藝術團反串小生。聽說村裡要恢復懷梆戲的演出,她翻箱倒櫃找出戲服,跑前跑後,召集起村裡已年過半百的隊員日夜排練。2020年5月23日,『重啟大南坡芳華再現』首場演出成功舉辦,趙小景重新登上舞臺,停了近40年的懷梆戲,又唱響了!

  梆子、板胡、鑼鼓此起彼伏,身著彩色戲服的演員步伐鏗鏘,神采飛揚,豪邁婉轉的懷梆戲,響徹小山村。如今,在大南坡『共振村聲』的舞臺上,各類音樂活動頻頻登場。大南坡懷梆戲出了唱片,和搖滾樂隊同臺演出……每當有演出時,村民趙世瑩總會到場,在臺下伴隨著韻律擺動手臂,『活躍的「文藝范」已經融入了大南坡村民的日常。』

  注入『創新力』的美育課

  大南坡村另一頭的方所書店,10歲的張皜峰在小黑板上寫下稚嫩的詩行——『西瓜/是夏天的冰櫃/吃完了它/還可以當螞蟻的滑雪場。』書店由大南坡老戲臺改造而成,建築面積約190平方米,以展示鄉村文化、弘揚當代閱讀價值為核心,將創造性的人文生活美學空間帶給了大南坡。書店內有專為兒童開設的繪本區,書店借閱部為本地學校的師生提供圖書、音像、有聲讀物的閱覽和外借服務,也為村裡的孩子壘起接觸美學的臺階。

  鄉村美育,將美學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在大南坡村改造伊始,設計師左靖就決定把美學教育作為大南坡改造的重點。2020年,左靖聯合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劉慶元工作室和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兒童藝術公益項目,從大南坡開始,為鄉村帶來系統化的美學教育。

  常年開設的『四季美術課』,讓孩子們以美的眼光重新發現『大南坡的日常』;不間斷的繪本、草木染、電影、音樂、街舞等不同類型的興趣課,讓孩子們在童年便開啟尋美之路。大南坡鄉村小學開設了詩歌課,學生們寫下近千首詩,出版了兩本詩歌集和7本繪本。美育培養了山裡娃發現美的能力,讓美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朝夕相守,老幼同樂。在大南坡村,鄉村振興的創新之路得以初步實現,未來鄉村的清晰模樣正在鮮活呈現。

  (王言、寧江東參與采訪)

  -延伸閱讀

  用設計點亮鄉村

  2018年,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了《關於開展引導和支持設計下鄉工作的通知》,引導和支持規劃、建築、景觀、市政、藝術設計、文化策劃等領域設計人員下鄉服務,大力提昇鄉村規劃建設水平。近幾年來,各地積極組織開展設計下鄉服務,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與做法。

  上海市青浦區徐練村

  鄉村建築師『陪伴式』駐村服務

  徐練村地處上海市與浙江省嘉善縣交界處,屬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有著高質高產的沃土良田及枕水而居的村落風貌,是上海市第三批鄉村振興示范村。

  2020年6月開始,鄉村建築師團隊在徐練村開展了近15個月的『陪伴式』駐村服務,包括總體策劃、村莊設計、實施方案、施工圖編制以及現場施工指導等,成功地將徐練村打造成一個清風徐來、讓人戀戀不捨的鄉村。在村莊風貌設計中,設計師深入現場調研,充分挖掘徐練村特色,通過鄉村元素組合構建鄉村整體風貌,營造風格明顯的鄉村特色。例如,徐練村農居點內竹林郁郁蔥蔥,設計師挖掘竹元素,利用竹筐、竹帽、竹風鈴等營造『竹裡篁居』意韻,同時也將村民的閑置房屋改造為竹編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湖北省宣恩縣彭家寨

  塑造一個『活態博物館』

  彭家寨有著『湖北土家第一寨』的美譽,這裡的古吊腳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多年來,設計團隊通過建築設計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與建築設計嫁接,設計修建中國土家泛博物館,以宣恩彭家寨古吊腳樓群為中心,以建築藝術和土家文化為靈魂,以傳統村落和旅游為載體,建成了一個活化的、動態的、再生的『活態博物館』,再現和展示了土家人真實的生產生活場景,集公共性、開放性、文化性和娛樂性為一體。2021年8月7日,中國土家泛博物館(彭家寨旅游景區)正式開園,新建的游客集散中心、墨客廊橋、摩霄樓、耍耍街面世,極具土家族建築文化特色。2022年,景區的國際建築研學營建成投入使用,為國際建築文化交流提供了場所。

  (資料來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