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攥緊中國種子 端穩中國飯碗
2023-02-21 06:56:09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海南考察南繁科研育種工作,小小的種子在總書記心裡的分量始終是沈甸甸的。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裡。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新時代育種人在新征程上不斷勇攀農業科技高峰。

  得天獨厚的熱帶氣候條件讓海南三亞一帶成為我國重要的南繁育種基地,2月是水稻拔節生長的關鍵期,中科院院士謝華安在田間細心觀察著耐儲存水稻新品種的長勢。這已是82歲老院士南繁育種的第51個年頭了。

  40多年前,謝華安院士在南繁基地選育出了中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水稻品種『汕優63』,為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作出了貢獻。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南考察,冒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專程來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察看水稻長勢,了解育制種情況。總書記指出,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

  一定要把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成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總書記在考察中為如何打造農業的『種子芯片』指明了方向。當年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開始籌建。2021年5月,公共科研平臺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正式成立,改變了各地科技人員背著育種材料南北輾轉、各單位『關起門育種』的狀態,南繁科研也從季節性向常年研究轉變。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來到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這一次總書記對種業創新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他強調,要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集中攻關,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初春時節正是『95後』博士生孫茜最忙的時候,從白天到晚上,從玉米地到實驗室,孫茜和伙伴們潛心探索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玉米蛋白品質。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紮根南繁熱土,快速成長為農業科研主力軍。

責任編輯:連冬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