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新氣象新作為)
初春的長江兩岸,暖陽高照,樹木蔥蘢。在重慶市萬州區大周鎮,招呼完客人的村民劉昌月見到記者,迎了出來。
『我這個農家樂,面積200多平方米,去年掙了10多萬元。環境變化太大了,我這回算是真正吃上了生態飯囉。』劉昌月笑得像陽光一樣燦爛。
大周鎮位於長江之畔,10年前,濱江沿線還是一片荒蕪的坡地和灘涂。如今,一條沿長江而建的『十裡長廊』,串起大大小小的休閑廣場和濱江亭榭,還有江岸上各具特色、飄來陣陣飯香的民宿和農家樂,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風光圖景……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萬州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磁場』越來越強。
顏值更高,『詩與遠方』就在家門口
傍晚,萬州長江二橋南橋頭,一群鳥兒掠過,在岸邊高大的中山杉林間飛舞撒歡,幾只白鷺停在水草上,慵懶地梳理著羽毛。
『?嚓!』『?嚓!』……隨著照相機的快門聲響起,這和諧美好的畫面被定格。『1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付作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經常在江邊拍鳥兒的他感慨地說。
萬州地處長江之畔,面對周期性水位漲跌、自然修復較慢、植被退化、很少有植物能適應生長的治理難題,如何讓江邊的坡地和消落帶變綠洲?
『冬季要耐水淹,夏季要耐伏旱。』萬州區林業局高級工程師任憑說,通過探索『自然修復+人工修復』的方法,長江萬州段共栽植中山杉3200畝,綠化庫岸70公裡。水漲起來時,亭亭玉立的耐水中山杉浸泡在水中,樹葉隨季節變化逐漸由綠變黃、變紅,形成了色彩繽紛的『水上森林』景觀帶。
中山杉栽植成功後,萬州開始探索以樹護坡、以草堡坎、以花添景的『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模式。城市裡,閑置多年、不成規模的『邊角地』『零星地』盤活了,因地制宜打造成『街頭小景』,為市民提供公共休憩空間。
『把握今天,向往明天,快樂歌聲唱得幸福來……』旋律響起,萬州天生天城的市民金秀蘭與一班『姐妹兒』在小區的一塊空壩上跳起了歡快的壩壩舞。她身後,坡地上的仙客來開得正艷。
『以前這塊邊坡地沒人打理,垃圾成堆、雜草叢生。別說在這兒耍,就是路過也要捂著鼻子走,臭氣難聞。』金秀蘭說。『現在不同了。』一旁的陳女士接過話茬:『隨便到街上溜一圈,你看,以前裸露的地面被青草覆蓋,草叢裡還點綴著五顏六色的花兒,一眼望去,心情暢快極了。』
近幾年,萬州采用立體綠化網格技術,對裸露的堡坎和護坡排水進行有效梳理。因地制宜,坡坎區域以喬、灌、草、花相結合,分為『掛毯』區、綠化區、背景區等。楨楠、紅楓、黃桷蘭、三角梅等植物,綠化、香化、美化坡地堡坎崖壁。城區新增立體綠化2.5萬平方米,護坡綠化13萬平方米,山體綠化178萬多平方米。
『萬州四面大山環抱,境內地勢起伏,獨特的山地地形造就了其坡坡坎坎的地貌特色。』萬州區城市管理局負責人說,為修復生態,治理『傷疤』,萬州用『見縫插針』的方式將邊邊角地變成『街頭小景』。
『這裡曾經「風吹石頭跑、地上全是草」。』家住周家壩立交橋東頭的汪德芳說,立交橋匝道旁曾經亂石堆砌、雜草叢生,成了附近居民的『心病』。
為解決市民的『心病』,萬州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將這塊面積不足千平方米的『灰色地帶』變成了古色古香的小游園。仿建的老萬州『石琴響雪』跌水景觀、繪有巴渝民居圖的崖壁、高低錯落的草坪花壇,讓人眼前一亮。在萬州城區,像這種利用坡坎地打造的乾淨清爽、『文化味兒』十足的『小游園』一共18處。
氣質更佳,抬頭可見滿天繁星
二月的萬州,晴空湛藍,雲卷雲舒。
在北濱公園一處項目建設現場,一座座大型塔吊『揮舞巨臂』,運輸車『洗澡』後離開工地,裸露地面披上了『防護衣』,工地噪聲、揚塵被『智慧大腦』24小時監控,所有不合規范的操作都將實時『抓現行』……
這是萬州智慧工地建設的一個縮影。通過揚塵監控系統、智能管理BIM技術等,工地長出『耳朵』『鼻子』,能實時感知到工地上風速、風力、PM2.5、PM10、工地噪聲等,為大氣污染防治織就了一張『天羅地網』,讓環境污染無處遁形。
位於萬州經開區的重慶湘渝鹽化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一場『裝備昇級』。室內,一條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一袋袋食用鹽從流水線上下線。隨著湘渝鹽化煤氣化節能技術昇級改造項目的全面完工,湘渝鹽化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蝶變』——企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20.4%,每年節約標准煤3.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萬噸……
工業減碳,發展增綠。黨的十八大以來,萬州持續打好大氣污染防治『組合拳』,以調整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城市環境治理結構為重點,在『減、管、控、治』上下功夫,通過區域聯動、科技支橕、網格化監管、常態化督導等措施,實現大氣污染精准防治。
目前,萬州區已完成23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46家企業鍋爐治理、1387家涉氣企業綜合整治;淘汰老舊機動車1469輛;城區主次乾道機掃率保持在95%以上……
重拳『治』氣,『治』出藍天白雲。2022年,萬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7天,比2017年增加31天,無重污染天氣;PM2.5累計平均濃度比2017年下降32.61%。空氣質量達到新標准實施後有監控數據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碧水藍天連接著千家萬戶的獲得感、幸福感。
作為一名城市風光攝影師,陳曉瑩曾無數次背上攝影包記錄萬州發展變化,在她的鏡頭裡,樓宇、藍天、遠山構成一幅美麗畫卷。『數公裡的能見度,已經成為常態。』陳曉瑩說,仰望藍天白雲,呼吸新鮮空氣,居住在這座城市感覺很幸福。
水質更清,又見魚翔淺底水潺潺
『以前河裡和岸上隨處可見垃圾,根本就不敢到河邊走。』年逾六旬的萬州區新田鎮村民冉振秀,家住新田河邊。現在,每天吃完晚飯,她都習慣到新田河邊散步,和鄰居一起拉拉家常。
冉振秀記得,小時候,河水很清,小伙伴們經常到河裡游泳,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沿岸企業增多,河水逐漸變得渾濁,一到夏季大雨,新田河漲水,房屋時常被淹。
2020年,萬州全面啟動新田河水生態修復工程,護岸工程、增設綠化、截污和清淤……改造後的新田河,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風光逐步呈現。『小時候游過泳的河又回來了。』冉振秀感慨道。
新田河的『變臉』,得益於萬州對水生態環境的治理。
萬州坐擁長江河道80.4公裡,庫體水面100平方公裡,還有21條主要次級河流。如何讓這一江碧水成為發展的資源稟賦?
萬州明確提出:以河長制為抓手,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統籌推進水資源、水污染、水生態『三水共治』,切實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
近年來,萬州累計建成鎮鄉污水處理設施79座,污水管網780公裡,污水集中收集率76.31%,污水處理率98%;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1%。
鐵腕治水帶來顯著成效。2022年,長江乾流萬州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21條次級河流水質穩定向好;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鎮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93.27%。
系列措施,成效顯著。翻開萬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成績單:長江乾流萬州段水質長期穩定在Ⅱ類,已發現水鳥達156種;2022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47天……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村莊更加宜居宜業,城市公園綠地增多,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昇。
(黃玉保、陳星參與采寫)
黃玉保、陳星參與
- 陳鈺琪就說"粉色太娘了"道歉:之後會更加謹言慎行2023/01/2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