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我們眾志成城?】
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但一些人員密集、老年人等脆弱人群集中的機構和場所,仍然不可大意。
『實施「乙類乙管」措施後,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仍然是防控重點。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場所高風險人群較多、人員集中,疫情傳播風險大,要加強健康監測和早期乾預,確保重癥高風險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及時轉診、及時救治。商超、物流、餐飲、交通等行業從業人員要加強個人防護,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癥狀及時報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1月1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對重點機構和場所開展健康監測
『乙類乙管』後,哪些機構和場所是疫情防控的重點?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介紹,重點機構主要包括養老機構、兒童福利領域服務機構、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學校、郵政快遞、醫療機構等,重點場所主要有客運車站、商場超市、農貿(集貿)市場、餐飲服務單位以及沐浴服務單位等人員密集、空間密閉、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場所。這些機構和場所應落實好單位防控責任和個人的疫苗接種、自我防護、健康監測、環境清潔消毒和通風換氣等措施。
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重點機構和場所人員密集,一旦有傳染源引入,短期內易造成傳播擴散。『在落實好重點機構和場所常規防控措施下,要通過開展健康監測以及抗原或核酸檢測,及早發現疫情。』常昭瑞說。
那麼,如何加強監測?
常昭瑞指出,對社會福利機構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場所,每日至少要開展兩次全體人員的體溫檢測和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癥狀監測。根據機構是否采取封閉管理,對機構內工作人員和被照護人員分類開展定期核酸或者抗原檢測。如果出現可疑癥狀,要及時采取核酸或者抗原檢測。醫療機構重點要做好重癥高風險住院患者的抗原或核酸檢測,及時發現和管理感染者,降低疫情在醫療機構內的傳播和擴散。其餘重點機構和重點場所工作人員要加強監測,出現癥狀時要及時進行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
制定商場超市等場所疫情防控操作指南
春節期間,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客流量比較大,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一級巡視員耿洪洲介紹,商務部在加強市場監測預警,指導商貿流通企業加大備貨力度、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的同時,嚴格按照『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制定了商場、超市、農貿(集貿)市場等重點場所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明確防控制度、環境衛生、員工衛生防護等要求,指導行業做好防控工作。
要防控疫情,首先得做好自我防護。耿洪洲說,要做好員工自我健康監測,如有相關癥狀,要及時報告並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符合疫苗接種條件的員工需要完成疫苗加強接種,實現『應接盡接』;員工工作期間全程佩戴口罩,穿戴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用品;引導顧客全程規范佩戴口罩。同時,加強環境衛生消毒。
此外,提倡無接觸服務。『鼓勵顧客優先采用掃碼付款方式結賬,盡量減少人員接觸和排隊時間。鼓勵線下與線上購物相結合,因地制宜開展即時零售、網訂店送等服務。』耿洪洲說。
養老機構做到關口前移
『現在全國有4萬多個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220多萬人,一旦養老機構發生感染,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而且老年人感染後,重癥風險比較高。』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指出。
那麼,養老機構如何做好防護,實現老年人『保健康、防重癥』?
李邦華說,要做到關口前移。
他介紹,養老機構要每天至少兩次健康監測和每周兩次核酸或抗原檢測,做到老年人疑似新冠感染癥狀的『早發現』,以及養老機構陽性人員的『早發現』。落實老年人分類分級健康服務,為老年人配備必要的血氧儀和吸氧設備,做到老年人重癥前期『早識別』。發揮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和定點協議醫療機構的作用,儲備相應藥物,通過遠程或者上門服務,做到老年人診療的『早乾預』。健全養老機構感染者的轉運機制和就醫綠色通道,提高轉診效率。
當前,一些長期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面臨很多困難。對此,李邦華表示,要加強養老機構的紓困,及時組織工作人員安全有序進行輪換和休整,同時加強對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和老年人的關心關愛。
『尤其是春節來臨之際,要加強心理疏導和春節相關活動安排,同時推動各地出臺更多有針對性的養老機構紓困政策,幫助養老機構渡過難關。』他說。
(本報北京1月11日電本報記者 陳海波)
- 劉亦菲恭喜楊紫瓊獲金球獎影後:真的太棒了2023/01/12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