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第十版診療方案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醫療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當務之急,做好診療關口前移和重癥患者救治是重要著力點。
新版診療方案進一步豐富診斷和治療手段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在診斷標准上,將新冠病毒的抗原檢測陽性納入了診斷標准,主要考慮是抗原檢測對病毒載量高的感染者有非常好的檢測靈敏度,特別是隨著抗原檢測技術不斷優化和成熟,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別是病毒載量高的感染者檢出率比較高。同時,抗原檢測非常方便,簡單易行,方便感染者在家裡進行自測。
在臨床救治方面,國家衛健委充分借鑒三年來取得的寶貴經驗,一是加強關口前移;二是進一步規范重癥救治;三是堅持中西醫結合;四是進一步強化新冠病毒感染與基礎疾病共治理念。
臨床分型為何取消普通型,增加中型
郭燕紅解釋,中型定義是持續高熱大於3天,在靜息狀態下吸空氣的指氧飽和度要大於93%,影像學可見特征性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現,但是它比重型,也就是氧飽和度小於93%的程度要輕,這類病例歸類於中型。
她表示,第十版診療方案的調整是根據感染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輕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更加符合臨床實際。臨床分型調整以後,也更加有利於醫務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研判,並給予綜合的治療措施。
高危人群為何由60歲以上調為65歲以上
第十版診療方案中的重型和危重型高危人群的判定標准,年齡從第九版的大於60歲改成了大於65歲。
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解釋,關於這次微調,在臨床實踐中,確實發現65歲以上的患有基礎病、尤其沒有打疫苗的人群重癥化和危重癥比例更高,目前臨床上也發現了這樣的現象,所以這次診療方案進行了微調。
『不管60歲還是65歲,我們都要強調伴有基礎病的、沒有打疫苗的更需要關注。』王貴強表示,希望在臨床實踐中將這些高風險人群納入管理,早期乾預和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轉送上級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癥和死亡的風險。
針對『陽康』後不適,提出三種治療方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提到,每一位患者都十分關注『陽康』後的不適,第十版方案根據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臨床特征提出了三個狀態的治療方案。
他介紹,一是針對乏力伴有脾胃功能虛弱,提供了經典名方六君子湯治療;二是針對乏力伴易出汗,心慌胸悶等不適,推薦了沙參麥門冬湯、竹葉石膏湯等經典名方;三是針對目前最常見的咳嗽痰少等不適,方案推薦了射乾麻黃湯。
劉清泉表示,第十版方案非常關注核酸、抗原轉陰後的諸多不適,尤其是更加適用於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轉陰後的康復治療。
- AKB前成員篠田麻裡子被曝出軌 與丈夫錄音曝光2022/12/30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