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將在穩步向前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困難面前挺得住,風雨來襲穩得住,哪怕只是小步走,只要能夠不停步、不間斷,就能在長時段內收獲時間累積的復利,在長周期將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歲末,神州大地重新忙碌起來了。返崗復工的快遞小哥不避寒冷,將民生醫療物資送到居民家門口;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步伐,開足馬力把時間搶回來;商超餐廳人氣越來越旺,消費逐漸回歸……人員忙起來、全國動起來、信心強起來,一個生機勃勃的中國,穩步走向新的一年。
不久前,『漢語盤點2022』正式揭曉,『穩』『黨的二十大』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和國內詞。這一年,這個東方大國風雨不動安如山,以一場精彩絕倫的北京冬奧盛會發出了『一起向未來』的時代強音,以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這一年,黨的二十大擘畫未來,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放在時間坐標中看,『穩』字刻寫中國號航船行穩致遠的狀態,『黨的二十大』標注中國號航船揚帆再出發的航向,構成了前後相續、接續奮斗的歷史進程。
穩,首先體現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惟其艱難,惟其磨礪,方更顯『穩』的難能可貴。面對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我們挺住了,『朋友圈』越來越大;面對疫情衝擊,我們頂住了,有效守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對國內經濟下行,我們穩住了,經濟大船乘風破浪向前。從這一年回溯近三年來,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我國經濟規模突破114萬億元;2022年我國經濟頂住壓力、穩中求進,持續鞏固回昇態勢……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將在穩步向前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穩,還體現在民生穩、人心穩上。這一年,民生始終放在首要位置,人民至上始終是不變的價值指向。人們不會忘記,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水、電、燃氣、通信不停,生活物資供應不斷,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人們更會記取,紓困幫扶政策托舉中小微企業,保就業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穩住『糧袋子』『菜籃子』守護千家萬戶,一系列惠民生政策『兜』住最困難群體,『保』住最基本生活,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大戰大考,檢驗『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之誠;非常時期,凸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之堅。每一個普通人穩穩的幸福,構成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新篇章的最堅實基礎。
穩,也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必勝信念,一種堅定信心。回望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感慨:『什麼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這一年,中國歷經狂風驟雨衝擊而能夠穩住陣腳,善於在崎嶇坎坷的路上負重前行,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難得的確定性,充分展現出『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忍不拔。國家發展的蹄疾步穩,給每一個普通人以砥礪前行的動力。臨近新年,當企業家成群結隊包機到海外搶訂單,當城市樓宇經濟再現人流如潮,當農民工謀劃著回家過年後的打算,億萬人民的奮斗會形成『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終將匯聚成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強大合力。
一個人的人生也好,一個國家的發展也好,都是一場比拼耐力和持久力的長跑。如果贏得一時的掌聲就放松懈怠、遇到暫時的困難就止步不前,那只會半途而廢、不能抵達終點。『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困難面前挺得住,風雨來襲穩得住,哪怕只是小步走,只要能夠不停步、不間斷,就能在長時段內收獲時間累積的復利,在長周期將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實際上是一種長周期、廣視角的方法論智慧,看似慢實則快、看似少實則多。從2022年看向2023年及更長遠未來,只要保持穩紮穩打、以穩求進,風雨無阻向前進,那麼無論千山萬水,也終將抵達既定目標。
在歲序更替、辭舊迎新之時,置身於時間的河流,一個國家將從過去的奮斗中汲取贏得未來的力量。回顧2022年,在風雨多經之後人們更加相信:『遇到的困難很多,有的困難是空前的,但是我們做到了。』展望2023年,在整裝待發之時人們更加篤定:『頂住壓力、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沒有跨不過去的坎。』
- 於正稱自己被斷章取義:非得把戰火集中在我身上2022/12/21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