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做人要實,乾工作更要務實』
2022-12-27 08:13:49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何勇 劉雨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朔風凜冽,寒氣襲人,漫天雪花,紛紛揚揚向大地飄灑。起伏的山巒、無邊的荒原……青藏高原不少地方,改換銀裝,盡顯蒼茫。然而,它們再也無法與那個熟悉的身影重逢了。

  深夜的西寧,分外寂靜。青海省委組織部辦公樓,那盞長明的燈沒有亮起,熬煮中藥的瓦罐再也不會散發幽香。

  6月11日,星期六。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朱治國忙碌如常,匆匆吃完早飯,還沒出門就撥通了工作電話。突然,他感到胸口憋悶、呼吸困難,救護車呼嘯而至……

  年僅43歲的朱治國,再也沒有醒來。

  『黨讓乾啥就乾啥,接過來就必須乾好!』

  這是朱治國生前最後兩個月的工作日程——

  4月,開始籌備青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連續30多天吃住在單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點;5月底,黨代會閉幕,隨即投入到青海省十三屆人大八次會議的組織工作中,又是經常廢寢忘食;6月,率隊到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調研,忍受著高海拔缺氧帶來的頭痛、失眠,每天馬不停蹄地調研、座談……

  『「休息」二字好像與他無緣,只要和他聯系,他幾乎都在工作。』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秘書長司吉昇含淚告訴記者。

  『經常看到他放在辦公室來不及拿回家的行李,經常聽到家人催他回家吃飯的電話,經常看到那盞似乎永遠也不會熄滅的燈。』青海省委組織部乾部二處乾部姜萍眼中泛著淚光說。

  個頭不高,一副金屬框眼鏡掛在有點娃娃氣的圓臉上,可親可敬。

  『小身板蘊藏著大能量!』這是同事們對他一致的評價。

  長期的勞累,讓朱治國的身體每況愈下。許多人不理解,問他:『你天天沒日沒夜乾,圖個啥?』他嚴肅地說:『黨讓乾啥就乾啥,接過來就必須乾好!』

  從柴達木盆地東南隅的小城都蘭,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爾木,再到省城西寧;從懷抱一腔熱血紮根基層的大學生乾部,3年內成長為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鄉(現郭勒木德鎮)黨委副書記,再到青海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後來又任副部長,朱治國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乾的。

  『村(社區)換屆選舉工作馬上要啟動,我們去村裡看看。』2020年12月31日,時任青海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處長的劉志德接到朱治國電話。

  兩人驅車來到海東市,避開縣城周邊,專挑山溝溝鑽,不定路線,見村就看。3天時間,行程1500公裡,走了近50個村。每晚9點,朱治國會將當日發現的薄弱環節編輯成短信,發給全省市州組織部門的相關負責同志。

  『2021年村(社區)換屆,時間最短、效果最好,平穩、圓滿!』劉志德說,『不管是領導還是下屬,只要聽說某件事是朱部長負責,心裡都放心得很。』

  時間是一杯水,對事業投入多一些,留給家人便少一點。

  『他有著2倍速的工作效率,有著2倍速的學習方法,有著2倍速的生活節奏,卻沒想到,也以2倍速離我們而去……』朱治國去世後,他16歲的兒子在朋友圈寫下這段文字。

  朱治國母親的手機裡,至今仍存著母子最後一段對話:『喜喜(乳名),今天出差回來了吧?晚上回家吃飯嗎?』『媽媽,我不回了,還有工作。』

  71歲的母親翻看手機時淚流滿面:『出差完,他沒有一次直接回家,在辦公室睡壞了4張行軍床。』

  『每天准時去上班,從來不會准時回來。』母親抹了一把淚說。

  2019年,朱治國任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大家打趣說:『您當處長時忙,當了部長更忙。』他回答:『級別越高,責任越大,工作就越多啊!』

  朱治國18歲入黨,黨齡比工齡更長。他用日復一日的行動,詮釋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無限熱愛。

  『實事求是,是黨性問題。做人要實,乾工作更要務實。』這是2021年他在中央黨校學習時寫在筆記中的話。

  『少說「乾不了」,多想「怎麼乾」』

  朱治國分管基層黨建,鄉村振興是他最關注的事。

  走進西寧市城北區陶北村,靚麗別致的新居、整潔筆直的村道,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陶北村黨總支書記陳俊良身穿筆挺西裝,意氣風發。然而,幾年前,他卻愁得『晚上吃安眠藥都睡不著』。

  2017年,陶北村因『城中村』改造項目,計劃整村遷移到安置小區。環境雖好,但村民卻不樂意:『搬得起,住不起,土地沒了,生活沒著落。』意見匯總到陳俊良這裡,他心裡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地可咋整?』

  彼時,朱治國正牽頭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陳俊良在一次會上碰到朱治國,請他支支招。『你們村的情況我了解,最重要的是黨員要首先擰成一股繩。另外,何不試試「飛地經濟」?』朱治國一語點醒陳俊良。

  『只要是基層組織強的村,發展就好。』陳俊良回村就召開黨員大會,理清黨員職責,強化管理監督,號召黨員對群眾開展一對一幫扶、走訪、慰問等,真正讓農村基層黨組織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

  黨員擰成一股繩,乾事創業有了精氣神。陶北村流轉其他村的870畝河灘地,建起了旅游小鎮,在朱治國指導下,村集體經濟從此前的24萬元躍昇至2021年的260萬元。

  朱治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牽頭制定出臺《關於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集體股份分紅型、盤活集體資產型、利用集體資源型等7種發展模式,高效推動中央財政扶持資金落地見效。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全部實現『破零』。2021年底,村集體經濟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的村佔比60.9%。

  『少說「乾不了」,多想「怎麼乾」。』朱治國事後總結說,『解決問題,戰略層面要看容易些,戰術層面要看困難些。』

  鄉村振興,人纔振興是支橕。

  村乾部文化素質不高、服務能力弱,是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有效發揮的一大『瓶頸』。

  『部分基層乾部素質不高是個老問題,以前除了培訓,似乎別無他法。』青海省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處長薛成龍說。

  朱治國主動擔責,提出並大力實施村乾部學歷素質提昇工程。2019年,青海省委組織部與青海開放大學聯合舉辦村乾部學歷提昇大專班,采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80%的學費由市州和縣市區承擔,讓3200餘名村乾部走進校園,提昇文化素質和履職能力,為鄉村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名畢業生動情地說:『我家祖祖輩輩沒出過大學生,我做夢也想不到還有機會上大學。』

  青海開放大學黨委書記龐曉玲憶起當年朱治國率隊赴湖南考察的場景,仍會落淚。 『湖南是農業大省,課程、教學資源豐富。頭一天夜裡10點多到,第二天上午參加座談會,中午12點就往回趕,一刻都不停啊。』龐曉玲含淚講述,『朱部長協調湖南開放大學免費提供資源,引進的教材很多,一個人都搬不動。』

  研究制定《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若乾意見》等多個高質量指導性文件;謀劃推動青海省『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和『黨員教育工作體系化建設』;推動提昇『兩新』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兩個覆蓋』;深度參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許多工作,都能見到朱治國的身影。

  每年年底青海省委組織部的目標考核大會,業務處室負責同志要面向所有乾部述職,朱治國每次都主動登臺,不拿一支筆、不帶一張紙,條分縷析、深入細致。

  朱治國去世後,家人到單位領取遺物。本以為他工作忙,沒時間收拾辦公室,同事特意多叫了幾個人幫忙。沒想到,一進房間,四五十本工作筆記整齊摞著,每一本都字跡工整;櫃子裡個人物品與單位資料公私分明;用過的手機、U盤等分門別類放到幾個筐裡。

  『周到、細致』『對工作,他心裡有本賬』『乾事有章有法』『敢擔當、會擔當』……同事們這樣評價他。

  『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

  『每天看到朱部長繃緊了發條工作,卻不知道他家裡情況那麼糟糕……』青海省委組織部一名乾部回憶起來,泣不成聲。

  朱治國妻子2013年查出肺癌,常年臥病在床。

  繁忙的工作之餘,哪怕有一分鍾時間,朱治國也要照顧妻子。

  有一次,妻子想吃橙子,但因病情嚴重只能吃流食。於是,朱治國徒手擠橙汁,憋得臉通紅。同事知道了,建議買個榨汁機。『不行,果肉打不碎,會嗆著!』朱治國說。

  每早出門前,朱治國總會把妻子一天三次要吃的藥分好,放到小杯子裡,還細心地貼上標簽。只要不加班,朱治國晚上就陪護妻子,替她搓背、按頭。

  朱治國妻子患病後,醫藥費成了沈重負擔,銀行卡餘額捉襟見肘,朱治國瞞著親人,把房子賣掉,給妻子治病。

  2021年下半年,朱治國在中央黨校學習,每日一記。9月24日,他只寫下6個字:『今日不記,揪心。』那天是妻子做復檢的日子,病情不樂觀。

  2022年初,與癌癥斗爭8年多的妻子不幸離世。朱治國忍著悲痛,定下規矩:不收禮金、不燒紙、不宴請。

  朱治國最愛竹子。走進他簡朴的家,客廳隔斷的玻璃上,是一叢翠竹。他的微信頭像,是一枚黨徽配翠竹。桌上的水杯,刻著『以正治國』4字。自始至終,朱治國對權力保持敬畏。

  基層同志匯報工作,有時給他帶點土特產,他都當即回絕:『規矩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共同遵守,我不能壞了規矩!』辦公室按月收取加班餐費,有一次出差,辦公室人員替他墊付,他出差回來後立即送還。

  不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從未從他身上獲得一丁點的『好處』。

  曾有一名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乾部,因孩子在西寧上學無人照看,想把在瑪沁縣工作的妻子調回西寧。但他聽說,朱治國的姐姐和姐夫因工作原因兩地分居,孩子常年兩頭跑。這名乾部汗顏,再未提起此事。

  『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國常常告誡下屬。

  在格爾木市政府辦公室,有一名司機,是朱治國十幾年的好友。有人勸他:『沒有功勞有苦勞,找朱部長打個招呼,轉個崗位,乾啥都比開車強。』老友了解朱治國的性格,斷然回絕:『他從不會用權力為朋友謀私利。』

  『權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朱治國常說,他始終把基層需求放在首位,把群眾要求記在心間。

  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副鎮長麥日根曾與朱治國共事。『每次下鄉,他總能很快地和村裡的大爺大媽熟絡起來,辦公室有群眾來時,他會熱心地端上一杯熱茶,讓大家放心地說自己遇到的難題。』麥日根說,『老百姓都叫他「尕」書記,一是說他個子小,二是看他親切,像是稱呼自己的孩子。』

  2019年初,玉樹遭受雪災。接到災情報告,朱治國第二天就趕到現場。有同事勸道:『明天就是元宵節,過了節再去吧!』朱治國很生氣,『災情揪心,怎麼能耽擱?』

  一落地,他就趕赴災情最嚴重的地區,看望抗災一線的黨員乾部職工,了解受災情況,晚上10點多回到房間就連夜起草災情考察報告。

  當地乾部說:『高寒缺氧,部長明天再寫吧。』朱治國卻說:『想想冰天雪地裡那些砸冰鏟雪、搶通道路、搬運飼草的基層黨員乾部,想想眼巴巴等著救援的老百姓,我們加班熬夜寫報告算點啥?』報告寫完,已是凌晨5點。

  參加工作20多年,朱治國的足跡遍布青海各地。從廣袤的柴達木盆地到荒涼的青南高原,從壯闊的大湖之濱到富饒的河湟谷地,朱治國以勤勉澆灌信念,用擔當書寫忠誠,以清廉恪守初心,用生命詮釋使命,將一生獻給了黨的組工事業。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