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山東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經濟聚焦)
2022-12-23 10:55:2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核心閱讀

  2019年以來,山東省深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改革,進行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績效評價。通過對項目預算進行成本分析、測算和控制,強化監督考核,試點地區把錢花在『刀刃上』,有效化解了財政收支矛盾,項目效益不斷顯現,有力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黃渤海之交,海風獵獵。踏入李靜波家中,溫暖如春,他身著單衣,紮進廚房,准備晚餐。一看溫度計,室溫是25攝氏度。

  李靜波家住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東亞清風小鎮。『供熱是民生事業,一直以來由財政補貼「兜底」全額虧損。以前,為東營市東城集中供熱區域供熱,財政每年補貼約2億元,壓力不小。』東營市財政局經濟建設科科長蓋宏偉說。

  2018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2019年1月,山東出臺貫徹意見,將所有財政資金納入成本預算績效管理范疇,進行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績效評價。

  『強調成本效益是有效配置財政資源、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的必然選擇,所有項目都應通過成本分析、測算和控制,尋找成本和效益的最優解,力爭「少花錢、多辦事」,化解財政收支矛盾。』山東省財政廳廳長李峰說。

  如今,投入看成本、花錢必問效在山東蔚然成風。李靜波家的新溫度,就來自改革後入戶的『勝利熱』。

  老問題——

  重投入輕成本,效益並不顯著

  想起以前被『追債』的日子,蓋宏偉苦笑道:『有時財政緊張,常被供熱處追著要錢。』

  供熱處即東營市供熱管理處,是事業單位,負責東城集中供熱區域,其中就包括東亞清風小鎮。每年申報財政預算時,供熱處財務人員毛彬的首要任務就是申請財政補貼。

  『以前打報告很簡單。』毛彬翻出一份申請材料說,報告包含簡單的項目概況、上年運行成本及虧損數額之類。這筆錢怎麼用,產生效益如何,此前在管理上還是空白。

  但是,近幾年隨著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提昇,成本價格倒掛,財政壓力與日俱增。蓋宏偉說:『財政長期兜底,若壓減支出,可能會影響群眾取暖。』既要保障民生,又要管好『錢袋子』,蓋宏偉兩頭為難。

  與此同時,近年來山東省的財政收支矛盾也較為突出。其中,民生剛性財政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近八成,且逐年增長,公共預算支出的壓力不斷加大。

  壓力之下,犯難的還有臨沂市費縣財政局績效科科長楊陽。費縣是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2019年,預算安排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支出4480萬元,2021年增至6020萬元。錢花了不少,楊陽卻還是收到一些負面反饋:有的部門反映資金不足,服務難以持續提昇;一些群眾則認為實施效果不顯著。

  『堅持問題導向,開展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大有可為。』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王元強說,『從本地實踐來看,財政資金管理存在重投入輕成本、重支出輕績效等現象,導致預算分配固化、乾事不計成本、盲目鋪攤子提標准的問題較為突出。財政資金管理需精細科學,兼顧成本和效益。』

  2020年,東營市成為預算績效管理試點市,蓋宏偉捧著文件反復『咀嚼』,連連贊嘆,『供熱難』問題柳暗花明。在費縣,聽聞省裡開始試點探索,楊陽也摩拳擦掌做好了准備。

  新機制——

  分析控制成本,項目效益顯現

  2020年,毛彬照舊申請預算時,第一次碰了壁。蓋宏偉告訴他,按照預算績效管理新要求,供熱運行費項目入庫,要做成本分析,供熱處需提供各項資金詳細組成、原料和運維成本等條目具體情況,否則無法申請預算。財政部門將根據評價結果確定預算安排金額。

  毛彬只得逐一核算,並填入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這邊點擊提交,蓋宏偉的電腦上就彈出了提示,他聯合東營市財政局績效管理和財政監督科,啟動項目成本分析流程。

  由於專業性強,東營市財政局請來會計師事務所,深入剖析企業成本結構。調研發現,在東營,共有4種熱源,即燃煤、水煤漿、天然氣和工業餘熱,其中補貼區域以水煤漿和天然氣為主。經過運行成本分析,之前3個供暖季中,這4種熱源每平方米平均成本分別為35.27元、45.5元、50.64元和30.05元。

  拿到結果,蓋宏偉心裡有了底:采暖方式存在巨大改進空間。於是,財政與住建等業務主管部門反復磋商,決定結合勝利發電廠『西熱東送』工程,利用工業餘熱逐步替代燃氣、燃煤鍋爐房,降低維修和運行成本。

  蓋宏偉說,去年供熱季,東城集中供熱區域省下供熱成本約1.7億元,大大緩解了市級財政補貼支出壓力,下一步將繼續探索市場化方式,將財政兜底變為定額補助。

  目前,在東城集中供熱區域,工業餘熱供熱面積約600萬平方米,超5萬戶居民用上了『勝利熱』,綜合滿意度從84%昇至98%,每個采暖周期可減排二氧化碳22.5萬噸,兼顧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今年,在各地實踐基礎上,山東省財政廳研究出臺了《關於開展成本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在事前評估中增加成本效益分析的內容,進一步強化成本預算控制,總結提出項目入庫分析成本、預算編制細化成本、預算審核核定成本、預算執行控制成本、預算完成評價成本5項機制,在全省推廣,並在10個市和14個省直管縣建設示范點。

  隨後,費縣迅速發放問卷、組織座談、開論證會……經調研分析,楊陽找到了環衛支出增加卻不討好的癥結:預算申請忽略城鄉發展實際,成本測算忽略保潔公司實際,服務標准忽略各鄉鎮發展水平差異,導致投入與產出效益不匹配。重新配置資源後,費縣修訂方案,壓減項目預算375萬元,楊陽終於松了口氣。『現在,雖然投入減少,但效益增加了,花錢花得心中有數。』楊陽說。

  今年,山東省財政廳對申請預算的7個新增重大政策和項目進行了事前評估論證。其中,3個因投入大、效益差被否決,其餘4個通過優化成本投入,共核減預算申請11.9億元,核減率達54.2%。

  穩運行——

  強化監督考核,建立長效機制

  『勝利熱』順利入戶,會計師事務所也面臨考核。『外聘這類機構屬於政府購買服務,在對項目開展成本效益分析的同時,機構也要納入成本效益管理。』東營市財政局績效管理和財政監督科科長劉濤說,『評價結果與付費掛鉤,90分以上全額付款。』

  於是,東營市財政局組織了專家論證會,給會計師事務所打分,最終高分通過。同時段,山東整合了7家事業單位,組成山東省財政績效評價中心,建立省市縣(區)三級評價隊伍,對重點項目進行重點評估評價。

  在山東,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多年,為何這兩年進展突飛猛進?山東省財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處長楊曉黎告訴記者:『以前是「軟要求」,現在有了「硬約束」。』

  2019年,全面貫徹績效管理時,山東省財政廳就強化『指揮棒』引導,會同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審計廳聯合督導;去年,山東省財政廳還分別與省人大和審計廳建立協同機制,並向社會公開。如今,各級黨委、政府都將這項工作納入當地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資金的績效與下年部門預算安排直接掛鉤。

  經費壓減了,服務質量如何保障?各地也在探索。費縣財政局牽頭制定了第三方保潔公司考核體系,對要素投入等5個考核大類、人力資源投入等12個考核內容、保潔員投入等31個考核指標,分鄉鎮制定了62項考核細則和扣費標准。

  以前,政府出錢,但只掌握保潔公司運營概況。現在,哪怕是每輛垃圾裝運車的每年行駛裡程數,在考核體系中都有章可循。楊陽說:『我們收集了全縣近3年垃圾裝運車行駛裡程數據,綜合分析後制定標准,在考核時還會結合燃油量等數據進行交叉對比,結果與經費直接掛鉤。』

  『成本效益分析解決了不少難題,真正實現了把錢花在「刀刃上」。但是也要避免過度追求成本最低,必須兼顧服務質量,實現合理投入下的最優產出效益。』楊曉黎說。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