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草原牧區行·內蒙古篇③】『一湖兩海』:璀璨明珠閃耀北疆大地
2022-11-18 14:10:3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乘車行駛在呼倫貝爾草原腹地,不遠處陽光照射的水面格外顯眼,數百裡靜謐、清澈的呼倫湖呈現在記者面前。岸邊,泛黃的蘆葦隨風搖曳;水中,成群的鳥兒翩躚嬉戲。

  難以想象,有如此美景的呼倫湖也曾乾枯,魚類、鳥兒也曾消失不見。『通過及時的生態治理,纔讓水域、濕地得到恢復。』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蘭諾爾管護站站長李國海感慨。

  踏著松軟的湖灘沿岸而行,只見呼倫湖東南部的淺水湖灣,幾個身著醒目橙色救生服的工作人員正俯身忙碌。記者上前查看,一排排整齊的人工魚巢映入眼簾。

  『呼倫湖的土著魚類資源退化嚴重,我們研發了適於湖水環境改善和土著魚類適度恢復的水生生物操縱技術,並開展實驗示范。』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我們。

  望著眼前寬闊的湖面,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竇華山頗感欣慰:『這些年,呼倫湖逐漸恢復生機,湖水面積增加了近500平方公裡,魚類總量也增加了不少!』

  還有更多變化讓人欣喜!對癥下藥的精准治理,以科技為支橕的專項實驗示范,不僅『治愈』了呼倫湖,也讓烏梁素海、岱海重煥生機。如今,『一湖兩海』這內蒙古三大淡水湖,猶如三顆閃耀的璀璨明珠鑲嵌在北疆大地。

  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王立新還記得『一湖兩海』曾經的黯淡時光。『當時,湖泊普遍呈現快速萎縮、水資源短缺、生態退化、水環境惡化等突出共性問題。』王立新回憶,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針對這些問題,組織實施了科技重大專項『「一湖兩海」水污染控制與綜合治理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示范』。

  從那時起,王立新多了個項目負責人的身份;也是從那時起,王立新成日『泡』在『一湖兩海』裡。『三年多的時間,我們厘清了「一湖兩海」水生態退化機理,開展了呼倫湖污染源解析、生態安全評估和生態功能區劃,提出了岱海生態補水方案,研發了「一湖兩海」內源和點源污染防控技術、河渠—湖泊連續體水質改善技術與水生態綜合治理技術等。』王立新說。

  這次采訪王立新時,他正在岱海忙活。秋風微拂,落日餘暉灑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一旁水岸的草地上,岱海湖濱帶控制實驗正在進行。王立新指著眼前這塊區域告訴我們:『為保證岱海的水質、不讓湖面繼續萎縮,我們的科研團隊建立實驗示范區,示范區內可實現農田畝均年用水量控制在110立方米以內,農田氮磷流失總量削減70%。』

  正聊著,遠處水面傳來機器的轟鳴聲,兩臺挖泥機正在作業。『徹底解決岱海封閉性內陸湖問題,「內治」只能治表,「內治外引」纔能標本兼治。目前,岱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也已完工。』烏蘭察布市生態環境局涼城縣分局副局長程鳳岐介紹,一系列的治理保護措施,讓岱海面積縮減呈放緩趨勢,水質下降得到控制,流域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此時,在距岱海四百多公裡的烏拉特前旗烏梁素海,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早已在岸邊架設好了專業設備,鹽鹼化導致的湖濱帶植被嚴重退化、濕地生態功能減弱等問題正得到有效處理。澄澈的湖面上,鳥兒正沐浴著秋光嬉戲翱翔,好不愜意!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13日04版)

  (光明日報記者高平王瀟)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草原牧區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