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下的西藏山南哲古草原,牛羊悠閑地吃草,牧人騎著馬,在清波蕩漾的河邊高唱『打奶歌』……這油畫般的景致,正通過紮雜村90後小伙子赤來加措的手機直播出去。
『看我們紮雜村的牛羊!喝的是高山雪水、吃的是無污染牧草,肉質好、味道美,絕對健康。家人們,趕緊下單吧!』他撕下一塊風乾牛肉,抵近手機鏡頭來了個大特寫。
兩小時的直播結束了。赤來加措興奮地向記者展示:『訂出去200單!』
『年輕人,腦子活絡!』在一旁觀摩學習的歐珠仁增連聲誇贊。
加措趕忙介紹:『仁增大哥可是我們村三十年前第一批走出去經商的,在拉薩有兩套房、兩輛車、五家店面呢!』
『我們那會兒不走出去,日子真沒奔頭。』歐珠仁增回憶——
那時的紮雜村,『牛羊跟著水草走、牧民跟著牛羊走』,天天圍著牛羊轉,每家的畜產品也只夠勉強果腹。想賺錢,騰不出手。
怎麼辦?改!
村裡建起合作組,全村草場和牛羊由16個村民小組統一分配管理。人不再被牛羊『拴』著了,歐珠仁增們開始『闖世界』,『背著風乾牛肉、酥油,直奔拉薩』。幾年下來,生意做大了、生活滋潤了,還帶動越來越多村民一起跑市場。
今天,紮雜村的『牧民商戶』已超過全村人口三分之一,很多牧戶派不出輪流放牧的人手,村兩委又出了新點子——僱人放牧。
『這樣一來,在家務牧的村民也掙得多了,日工資最高180元,比鄰村放牧收入高了三倍吶。』歐珠仁增說。
和歐珠仁增相比,加措是幸運的:『趕上了好時代!』
一次,加措隨手把村民牧牛的視頻發到社交平臺上,轉眼就收獲了幾千個『贊』,讓他欣喜不已。
『老一輩能肩挑背扛把貨賣到拉薩,年輕人有了網絡,為啥不把草原上的「寶貝」銷到更遠的地方?』
說乾就乾!
沒想到,第一次直播帶貨,不到五分鍾就以失敗告終。『太緊張了,一開口,臉通紅通紅的,腦子裡一片空白!』
不服輸的他開始下苦功:研究『網紅』博主的直播特點;苦練語言和發音;精選產品……終於,有了『帶貨達人』的范兒了!
2021年,加措通過短視頻、網絡直播,把全村3000多斤風乾牛肉賣到了全國各地,純利潤達十幾萬元。村裡跟著他做電商的牧民越來越多。
『5G網通到了田間地頭,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嘍。』加措笑得合不攏嘴,『經商的牧民多了,眼界也開闊了,大家逐漸意識到,紮雜村的自然風光纔是吸引網友的關鍵所在。』
現在,村裡家家戶戶整潔有序、窗明幾淨,『髒亂差』變成了『潔淨美』,文明觀念也在村民心中紮了根。
接下來,加措還准備搞搞創作,和村裡年輕人一起,拍拍紮雜村的致富故事。『把美麗的村子宣傳出去,也把遠方的客人吸引過來!』
- 小S被嘲家庭生活悲慘 本人回復稱:我不慘我很幸福2022/12/15
- 『絲路擷珍——銅胎掐絲琺琅藝術展』在滬開展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