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草原牧區行·內蒙古篇⑤】鄂溫克旗——創業園裡的創新故事
2022-11-15 14:45:53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草原牧區行·內蒙古篇⑤】

  光明日報記者陳旭

  『我叫托迪,托起太陽的托,愛迪生的迪。』眼前這個短發姑娘,說起話來乾脆利索、朝氣十足。

  作為厄魯特蒙古族服飾非遺項目的第五代傳承人,托迪在呼倫貝爾鄂溫克旗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自主創業,開了一家店面。店裡掛滿了各種服飾,仔細端詳,能看出是蒙古族風格,但似乎又和傳統印象中的蒙古族服飾有些許不同。

  當記者問起其中緣由,托迪沒有直接回答,反倒走向一件衣服。『你看,這是件風雨衣,我們呼倫貝爾人叫它「嗦卜」。』拿起衣襟一角,托迪接著說,『這件衣服的面料是俄羅斯進口毛呢,我只是在衣襟邊加入了厄魯特蒙古族服飾的花紋。』

  『還有這件,是絲綢長衫,我只保留了民族盤扣元素,還有一點手繡圖案做點綴。』托迪告訴記者,她的設計理念是做減法、化繁為簡。

  『我們厄魯特蒙古族從新疆移牧呼倫貝爾的哈拉哈河流域,至今已有300年左右,祖輩們傳下來的服飾風格樣式、縫制技巧、選材制材用材等,並沒有消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怎麼讓百年流傳的民族服飾更適合現代化生活,這是我多年來思考的主要問題。』

  『立領、右衽、偏襟、盤扣,是我們厄魯特蒙古族服飾的最基本元素,保留這些元素,就保留了精氣神,就可以在新材料新面料上做文章嘛。』

  …………

  與托迪聊天,記者有種很強烈的感受:這是位有故事的非遺傳承人。

  『我從小看媽媽拿著手針起起落落,雖然高中畢業後去了國外留學工作,但我心裡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從來沒有減輕過。』幾年前,托迪下決心要把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發揚光大,回國後用了兩年時間跟著媽媽系統學習,並在2015年再次出國,攻讀服飾設計專業研究生。

  『在國外時,媽媽給我打電話說,家鄉要開個創業園,我們去開店創業吧,扶持力度很大呢!』心心念念『媽媽傳承,我創新』的托迪和媽媽一拍即合。

  2016年,鄂溫克旗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正式啟動,現在已有非遺傳承人34名。托迪成為其中一員,享受著免房租,免網絡費,免費進行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優先辦理創業擔保貸款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這些優惠政策減輕了我的創業壓力,讓我能放心大膽地改良創新、專注設計。現在,我們訂單不斷!』接過媽媽的接力棒,托迪把國際視野和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開始自己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創新之路。

  采訪托迪時,她剛參加完內蒙古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這已是她參加的第10個比賽。

  『下一步,我還要去廣州、深圳參加活動,開線上直播,把我們厄魯特蒙古族服飾文化傳播得更廣。對了,我還在呼倫貝爾學院開設了厄魯特民族毛氈藝術品培訓班,讓更多孩子加入傳承創新的隊伍中。』托迪笑著說,其實她的性格更像她名字的蒙古語意思——『鸚鵡』,『生活要五彩斑斕,性格要能說會道,纔能更好地傳承創新,你說是吧!』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草原牧區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