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圖片
搜 索
【奮斗者·正青春】英雄地質隊:在祖國山河間敲出金色回響
2022-11-02 07:45:03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能源資源安全。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成立於1958年,建隊60多年來,一批批地質工作者們與高山為伴,以戈壁荒灘為家,在黃金等礦產資源勘查上不斷突破,使第六地質大隊成為全國探明金礦最多的地質隊。如今,六隊的青年地質工作者們正手握地質錘,繼續在祖國大好山河間敲出金色回響,奮力書寫『英雄地質隊』新篇章。

  在貴州省赫章縣豬拱塘大型鉛鋅礦,李寬正和大家一起建設一座新的探井,用於地下礦藏的勘探。他們所在的這個礦區約3平方公裡的范圍內,地下已探明鉛鋅金屬量達到了300多萬噸。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青年地質工作者李寬:赫章鉛鋅礦儲量非常龐大,現在我們做的工作就是在剩下的12平方公裡內繼續搞勘探工作。預計工作完成之後,會給礦區再增儲200萬噸的鉛鋅礦儲量,將來礦區的總儲量就會達到527萬噸。

  今年剛滿30歲的李寬從小就對地質方面的知識感興趣,小時候在路上撿到一塊石頭他都能研究半天。興趣使然,考大學時他堅定地選擇了地質專業。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青年地質工作者李寬:報志願的時候一共報了8個學校,前5個學校都是和地質相關的學校。

  2014年大學畢業後,李寬進入了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自此開始了天南海北、馬不停蹄的找礦之旅。從深山老林到雪域高原,從戈壁沙漠到茫茫草原,如今青澀的印記褪去,李寬已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行家裡手』。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青年地質工作者李寬:我們六隊人常說地質隊員有兩個家,一個是大家庭在五湖四海,一個是自己的小家庭保留在心中。讀書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王進喜說的那句話,要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這種為國為民、為民族爭氣的精神一直感染著我,再苦再累的工作都應該有人去乾的,這樣國家纔能發展,民族纔能復興。過去前輩們在艱苦的條件下都能找到這麼多的大礦,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地質工作者,更是應該利用自己的所學專業、所學特長去地質報國。

  為國為民、地質報國,這樣的篤定和堅持正是第六地質大隊的傳統。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百業待興,對黃金需求大增。 1958年,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應運而生,當時任務只有一個——為新中國找黃金。但那時山東乃至全國探明的黃金儲量並不大,六隊的先驅們不畏犧牲,摸進百年老洞,走入深山老林,靠著人拉肩扛,在當時的找礦禁區大斷裂帶裡找礦。經過長期探索,他們在山東萊州焦家斷裂帶等地發現了一種新類型金礦床,打破了『大斷裂帶只導礦不儲礦』的『金科玉律』,這一新類型金礦床也被命名為『焦家式金礦』。根據『焦家式』成礦模式和找礦理論,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第六地質大隊開始在地質空白區留下開拓足跡,相繼探明6處特大型金礦,提交黃金儲量600多噸。『焦家式』找礦理論也很快被上昇為全球找礦理論,這一理論成果榮獲首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2年,國務院授予六隊『功勛卓著無私奉獻的英雄地質隊』榮譽稱號,成為全國地礦系統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時任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總工程師李宏驥:我每當提到這個時候,我心裡都是落淚。為什麼?我們不僅要看到現在輝煌,這個很值得我們高興,但是也不要忘掉了幾十名烈士貢獻出生命。所以這是幾代山東地礦人、幾代六隊地礦人用鮮血和汗水澆築灌溉的成果。

  進入新世紀,第六地質大隊又率先實現全國『攻深找盲』戰略突破,攻克了地面500米以下深部找礦難題,成功探獲寺莊特大型金礦,並通過總結新的成礦模式和理論,探明了4個超大金礦,使膠東地區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富集區,有力支橕了我國黃金戰略儲備保障。截至目前,第六地質大隊鑽探進尺已達500萬米,累計查明黃金資源量2810多噸,約佔全國已探明黃金資源量的五分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第六地質大隊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助推年輕人的成長。如今,作為新一代技術帶頭人,丁正江正帶領團隊向端元成礦理論研究發起衝擊,一旦完成數據建模,找礦精准度將進一步提昇。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黨委書記隊長丁正江:以前的定性可能說這一片(含金量)應該是差不多能好,相對好。現在我們通過這個理論想做到的目的就是說,為什麼好?好到什麼程度?更定量一些。這樣的話,很好地提高我們的找礦效果和效率,敢於突破前人界限正是英雄地質隊的精神。

  持續提昇找礦能力的同時,新時代也在賦予地質工作者新的綠色使命。眼下,『90後』隊員袁星芳正率領團隊對威海裡口山生態修復項目做最後的評估、收尾工作。這裡的32座礦坑經過近4年的修復,已經舊貌換新顏,部分礦坑還成了特色公園。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青年地質工作者袁星芳:我丈夫從事的是地質找礦的工作,我乾的是生態修復這一塊,相當於我們內部形成家庭小閉環,一方面就是說地質找礦,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然後另一方面也就是進行生態修復,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水青山。

  目前,第六地質大隊中青年人已達到249人,佔比接近60%。踏上新征程,青年地質工作者們正扛起老一輩『英雄地質隊』的大旗,力爭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青年地質工作者李寬: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及的『強化現代化建設人纔支橕』,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呼喚之切和期望之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帶領團隊針對探礦產業『卡脖子』的技術難題進行攻關突破,以實際行動來踐行地質報國的使命和擔當。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地質勘查處副主任范家盟: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加強科技攻關,持續做好金礦、多金屬礦成礦理論研究和深部找礦技術方法研發,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貢獻地質力量。

  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青年地質工作者王恆:作為一名青年地質工作者,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寄語和希望倍感振奮,一定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落實到地質工作實踐中去。我們將繼承發揮英雄地質隊的優良傳統,扛牢地質報國使命擔當,在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中勇當排頭兵、展現新擔當、作出新貢獻,為新時期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