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綠色能源 『風光』無限(新時代畫卷)
2022-10-24 10:36:4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東石鎮,廢棄礦山上建成的光伏發電站正在源源不斷地輸送綠色能源。

 馮錫權攝(影像中國)

  平遠縣東石鎮廢棄礦山舊貌。

 曾傑 馮錫權攝影報道

  數據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日出時刻,江蘇省鹽城市黃海濕地上的風力發電場。

 孫華金攝(人民視覺)

  江西省新餘市仙女湖區河下鎮的光伏發電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趙春亮攝(影像中國)

  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光電產業園區的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本報記者伊 霄攝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舊貌。

 王國棟攝(人民視覺)

  如今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灘,建起了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本報記者劉雨瑞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十年來,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2021年新能源發電量約1.15萬億千瓦時,基本相當於當年全國居民生活用電量。

  與此同時,新能源發電技術持續進步、成本快速下降,產業國際競爭優勢持續鞏固。我國風電機組產量佔據全球2/3以上市場份額,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超過70%的組件。2021年,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的平均度電成本,較2012年分別下降48%和70%,新能源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新階段,為後續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能源發展惠民利民成果同樣豐碩。2014年以來,全國累計建成超過2600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每年可產生發電收益約180億元,成為農村地區搬不走的『陽光銀行』。

  (本報記者丁怡婷)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