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山東大漢』跨越南北與土地結緣:在『浙』種田挺好的
2022-10-22 08:17:19 來源:中新網  作者:

  中新網寧波10月21日電(林波方舟馮佳尹)『新引進的雜交稻長得高、穗子大,今年是個豐收年,預計晚稻收成每畝可以達到600公斤。』近日,浙江省寧波市各地晚稻陸續收割,望著眼前沈甸甸的稻穗,倪敬傑難掩喜悅之情。

  從山東到浙江,從北方到南方,憑著對土地的熱愛,『山東大漢』倪敬傑用十餘年的光陰播種豐收之路,用金燦燦的稻子鋪出了一條幸福滿滿的小康之路。

  身著迷彩服和灰色牛仔褲,腳踏一雙黑綠色運動鞋,一口『山東版』普通話……看上去一派『老農民』風格的倪敬傑實際上是一個『80後』。

  倪敬傑出生在山東臨沂的農村,從小與土地、莊稼打交道。

  2010年,倪敬傑來到寧波務工發現附近村莊不少農田是閑置的,『當時看著這些地覺得很可惜。』

  倪敬傑想種地,村裡也想讓田地『復活』,雙方一拍即合。於是,他承包了52畝地,又花了近一年的工資,買了第一臺耕地機,開始了在寧波市江北區的種糧之路。

  第一年,倪敬傑失敗了。南北土地存在較大差異,南方土壤黏性較強,保水保肥性能好;北方土壤較為疏松,保水保肥性能較差。

  倪敬傑在施肥時忽略了南方水田保肥性能好的特點,氮肥過多導致水稻乾癟。三年後,收成不理想的情況纔開始改善。

  盡管有過失敗,但在浙江十餘年的種地生活中,也不乏各種溫暖。

  農忙時起得很早來不及吃早飯,鄰居把吃的塞到他手裡,鴨蛋、雞蛋、包子,換著花樣給他。

  『這裡環境好,人與人之間也充滿溫情,我感到很幸福。』倪敬傑如是說。

  趁著年輕,倪敬傑想把自己的種田事業再擴大一些。2020年,他的田已經擴大到200多畝。

  為了提高種田效率,倪敬傑決定置辦新農機。

  插秧機價格7.7萬元,政府補貼5萬元;履帶式旋耕機價格18萬元,補貼後花費不到5萬元……有補貼政策的保障,倪敬傑更是『說買就買』。

  『機器是農活的好幫手。』倪敬傑在成為種糧大戶的同時,也在這片區域率先使用上了無人機,成了農機大戶。

  從50多畝到500多畝,倪敬傑承包的土地翻了十倍,種地卻越來越輕松。

  兩年前,倪敬傑決定將一部分土地用作為試驗田,將新型肥料、有機肥、無人機精准施肥等高效施肥方式用於不同種類的稻種。

  『每個區域都是不一樣的稻種,必須手動插秧,無法用機器。』倪敬傑說,希望以最環保、最長久的方式實現糧食高產量。

  秉持生態種植理念的他,糧食越種越好,承包的土地越來越多,自然而然成了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但他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向農技專家求教經驗,不斷充實種糧技能。

  『在「浙」種田挺好的,如今,我們夫妻倆的年收入跟12年前相比,已經翻了十多倍。』倪敬傑感受到了新時代滿滿的幸福。(完)(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責任編輯: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