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跨越 | 雲網融合築基石 為數字中國建設裝上『數字底座』
2022-10-12 08:10:35 來源:央廣網  作者:

  央廣網北京10月11日消息 2022年夏秋交際的時節,位於中國疆土最北端的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禾木村,24歲的滕白妮靠著5G通信技術的支持,正在多個平臺進行線上直播,為網友們介紹禾木這個被白樺樹、雪山和河流包圍的美麗村莊。

  滕白妮正在通過5G網絡直播(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依靠低延遲、高速率的網絡直播,滕白妮成了村裡的『致富領頭人』,禾木村的旅游聲望也乘著『光纖』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前來『打卡』。

  禾木村的變化,是中國電信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信息通信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基礎設施能力大幅提昇,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迭代,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的作用日益凸顯。

  十年間,中國電信不斷創新、不斷突破,一批批重大的科技成果驚艷亮相。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雲網融合的信息基礎設施;依靠科技創新,實施網信安全保障;通過自主研發,開展內外部數字化轉型……

  『把中國電信打造成為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創新企業第一陣營。』中國電信黨組書記、董事長柯瑞文給中國電信定了這樣的目標。肩負使命,在一次次創新突破中,中國電信用硬核技術,護航了多場關鍵『戰役』。

  迎難而上關鍵時刻保障『中國速度』

  2020年1月20日,中國電信接到了一則來自武漢市衛健委的緊急求援信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市衛健委官網的訪問量驟增,疫情權威信息發布通道在高並發的情況下亟需擴容。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日常的研發攻關、技術積累、對客戶的服務保障,就是為了服務人民群眾和千行百業,在國家需要的關鍵時刻,必須能頂得上、打得贏。』中國電信計算分公司運行維護部(網絡與信息安全部)雲維護操作中心總監楊天路說。

  聞令而動,向疫而行。在接到任務後,中國電信派出團隊火速投入戰斗,於1月21日1:30成功完成網站數據遷雲,滿足了衛健委網站最高並發1000萬人次訪問的需求,比原來能力提高10倍。

  艱巨任務紛至沓來。1月24日除夕夜,中國電信再次接到火神山上雲支橕任務。傳統的IT部署方式需要15天,但為了爭取寶貴的抗疫時間,中國電信將平時21道工序拆分為110道,針對醫療系統對網絡安全的高要求,制定細致的安全保障方案,實現安全、研發、運營立體化穿插作戰。每一道工序、每一行代碼、每一條指令都確保最大化並行處理並通過嚴格測試。

  短短48個小時,中國電信完成了火神山醫院HIS、PACS等核心系統部署,成功『激活』火神山醫院50多套信息化系統,我國第一座建立在『雲上的醫院』就這樣誕生了。

  中國電信火速開通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直播(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醫院的信息系統特別復雜,對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極高,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全理解需求,完成虛擬資源規劃交付、高可用配置、安全解決方案加載、多廠商系統互聯、雲專線外部系統對接、整體聯調測試等工作。』楊天路告訴記者。

  依托天翼雲快速鏡像復制優勢,楊天路帶領團隊用最短時間實現了雷神山醫院HIS、PACS等核心系統在天翼雲的資源交付,用『中國速度』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贏得了黃金時間。

  中國電信員工全天候保障疫情期間網絡運行穩定(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攻堅克難,砥礪奮進。不僅在戰疫場上逆行而上,在各類通信保障任務中,中國電信也屢立戰功,被譽為『通信鐵軍』。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電信第一時間組建應急通信搶險隊伍,千裡馳援,通過海事衛星設備在北川救災指揮部撥通了與外界的第一個電話,率先為災區打通衛星通信電路,架起信息生命通道。

  2021年,河南多地出現暴雨險情,中國電信第一時間趕赴受災現場,進行火線支援,全力搶通人民群眾信息傳遞的『救命』網。在通訊全部中斷的緊急時刻,中國電信天通衛星電話發揮了關鍵作用,能夠及時對外傳遞信息、匯報情況。

  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通信保障中,中國電信交出『無網絡事故、無重大故障、無重要用戶投訴、無安全事件』的『四個無』圓滿答卷。

  中國電信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執行通信保障任務(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數字賦能多措並舉惠民利民成效顯著

  『方便、快捷、智能,有了數字科技的賦能,我們村裡的治理效率更高了。』這是江西萍鄉市蓮花縣高灘村第一書記胡樂對數字鄉村工程最深的體會。

  今年7月1日,高灘村數字鄉村平臺正式上線,這也是萍鄉市首個中國電信平臺的村級數字鄉村系統。

  每天一早,高灘村乾部王燕就登入平臺,開始了一天的『線上+線下』巡查工作。『我們通過實時平臺畫面,全面掌握游客和村民的行動軌跡,第一時間響應處理,不斷提昇大家的安全感、獲得感、滿意度。』

  王燕使用數字鄉村系統進行巡查(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有著同樣感觸的,還有廣西崇左市天等縣天等鎮委員會政法委員農瑤瑤。在這裡,中國電信主動向前,配合崇左政府不斷強化基層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在政府投資建設的『雪亮工程』基礎上,發動群眾安裝監控攝像頭,並接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平臺,將『百姓天網』打造成為雪亮工程的『最後一公裡』。

  『通過中國電信「百姓天網」監控平臺,操作簡捷、響應迅速,能夠及時將各街道信息第一時間傳達,極大提高了基層管理能力及處理效率。』農瑤瑤告訴記者,『通過安裝攝像頭,構建了信息化、共享化、安全化的一個互聯網平臺,為基層社會治理、群防群控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助力鄉村振興和疫情防控工作。』

  『百姓天網』是深受各界認可的民心工程。在『百姓天網』建設的背後,更離不開中國電信高質量的網絡覆蓋。

  2021年以前,深藏在地險路難行的沙漠深處,新疆和田地區於田縣的達裡亞博依鄉老村未通手機、寬帶信號。2021年12月2日,隨著基站調通後細微的一聲『嘀』,中國電信新疆公司貫穿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乾沙漠,打通沙漠深處『最後一公裡』,讓這個千年文明鄉落以網為『橋』一步跨千年。

  中國電信新疆和田公司為塔克拉王乾沙漠第一村達裡亞博依鄉老村開通移動基站,中國電信員工連夜開通衛星傳輸電路(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在傳統產業中,中國電信數字賦能的故事也在上演,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在南京濱江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全自動數字孿生裝配線上的每個工位的傳感器正實時進行數據采集,並通過5G CPE回傳到後臺,實時反應生產線生產狀況。車間裡最為忙碌的是加載了電信5G模組的『小興號』的自動引導小車AGV,穿梭於備料區、生產線、線邊倉等區域進行自動化配送。

  搭載中國電信5G網絡的叉車(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通俗地講,在這裡就是用5G技術制造5G產品。』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5G行業總監周建明介紹,5G、AI、邊緣計算、物聯網技術,將5G應用落到了智能生產的實處,目前裝配質量漏檢率下降80%,關鍵工序不良率下降46%,操作人員數量減少28%。

  在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基地,一輛輛藍色的無人駕駛重載框架車正駛出寶鋼運輸部灘涂一期的卷材倉庫,穩穩地沿著預定的路線,將成品卷材送往寶鋼全天候成品碼頭。這些無人車長達12米,用5G充當導航,還配備了視覺攝像頭、三維激光雷達、防撞激光雷達三大重要裝備作為『眼睛』。有了基於三大裝備的5G無人駕駛視覺感應系統以及5G超聲波碰撞感應系統,再加上高速率、低時延的中國電信5G網絡,整個智能倉庫就可以24小時持續工作。

  上海電信與寶鋼5G智能制造項目已經在無人駕駛(AGV重載車)、工業視覺、超高清視頻等場景中做出標杆應用(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十年蝶變,從『銅線接入』到『光纖到家』,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從十兆到百兆、千兆的網速躍昇;十年馳騁,飛越萬裡關山,架起鄉村振興通信橋梁,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十年跨越,開啟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共享,提昇服務國計民生水平……中國電信在努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改革創新探路的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

  轉型昇級從傳統運營商到科技型企業

  十年彈指一揮間,中國電信擺脫了傳統運營商的形象,蛻變成為了真正的科技企業。由中國電信織就的一張5G﹢光寬『雙千兆』網絡覆蓋祖國大地,承載著高速運轉的數字經濟。

  『中國電信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在企業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橕。』柯瑞文強調。

  要做『原創技術策源地』,要做『現代產業鏈鏈長』。這是中國電信給自己定的要求,也是打造科技型企業的必經之路。

  為了實現科技創新願景,2021年,中國電信發布了科技創新行動規劃,將分三步把中國電信打造成科技領軍企業、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第一步是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建成國家、市場和客戶認可、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型企業,基本實現雲網自主可控,把網絡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第二步是到2030年,建成科技型企業,雲網運營技術領跑全球運營商,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昇。第三步是到2035年,實現『三個領先』,進入國家科技創新企業第一陣營,成為科技領軍企業。

  中國電信數據中心(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中國電信2022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正印證了公司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財報披露,2022年上半年,中國電信研發投入57億元,同比增長54.8%,自研成果清單增長3.1倍,研發人員較年初增長46%,累計已引進70多名業界領軍人纔。

  『在傳統電信運營企業中,提到科技創新,好像主要是研究院的責任,但是我們在「十四五」規劃中確定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全集團統一思想,把科技創新當作中國電信四十萬人共同的事業,貫穿到我們每個人的工作之中。』中國電信科技創新部總經理王桂榮介紹,『我們在構建科技型研發組織時,特別布局了研究(R)、開發(D)和運營(O)研發體系,50%的研發力量投入在應用技術研發領域,以專業公司為主體;30%的研發力量投入在運營式開發領域,以省公司為主體。同時,以網絡、AI、安全、量子等關鍵核心技術貫通RDO三大板塊,推動全集團從上到下共同參與到科技創新工作中。』

  在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中國電信著力開展雲網融合的原始技術創新,努力把雲網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發布了分布式、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天翼雲4.0,突破了分布式數據庫、雲操作系統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了『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首次提出並構建『天地融合、通導一體、星地協同、寬窄互補』的立體網絡,獲評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通過新技術、新模式、新運營打造綠色新雲網,將東部非實時類算力需求向綠電資源豐富的西部有序轉移,打造低碳、零碳數據中心。

  在應用基礎研究領域,中國電信以研究院為主體,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和國家實驗室,先後與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立聯合研究院,注重產學研結合,做深應用基礎研究;牽頭建設雲網基礎設施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鵬城、浦江、合肥、中關村等多個實驗室開展了深度合作,正申請雲網融合領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央企創新中心,爭當國家科技戰略的參與者和踐行者。

  電信5G+XR協作的專家遠程指導系統,實時連線一線操作工人和遠程專家,維修響應速度從『天』提高到『分鍾『級(央廣網發中國電信供圖)

  十年磨一劍。中國電信圍繞雲網融合、網絡安全、數字化平臺等關鍵領域開展了科技攻關,取得了亮眼的科技成果,如今,中國電信仍將繼續加大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

  據記者了解,中國電信明確了到『十四五』期末的科技創新目標,即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提昇到4%以上,研發人員佔比超過15%,關鍵系統和關鍵平臺的自研率超過50%,科技創新對收入增長的貢獻超過70%,網絡自動駕駛能力全面達到L4,雲網關鍵領域的國際標准進入全球運營商前三。

  十年春華秋實,十年滄桑巨變。在業內,中國電信最早提出『打造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業』這一目標,而今,中國電信正用行動朝著『成為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創新企業第一陣營』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十四五』開局,中國電信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展現擔當,在第二個百年新征程上砥礪前行。未來,中國電信還將持續發揮數字中國建設主力軍作用,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譜寫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