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大江奔流譜華章(江河奔騰看中國)
2022-10-01 09:48:48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陸婭楠 王政 李心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浩蕩江河,奔湧向前。江河勝景映襯時代之美,江河之興折射國家之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重點流域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今天起,本報推出『江河奔騰看中國』系列報道,以祖國大地上奔騰向前的重點水系為現實經緯和展示窗口,充分反映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動呈現大美中國、綠色中國、發展中國、開放中國、活力中國,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汽笛鳴響,滿載進口鋰輝礦的貨船逆流而上,直奔四川宜賓港。

  利用長江『綠電』,鋰礦石在天宜鋰業的生產車間被提取成電池級氫氧化鋰。

  順流而下,3天陸路奔波,運抵江蘇的氫氧化鋰,輾轉南通、溧陽,最終在寧德時代『變身』動力電池模組。

  再向南400多公裡,沃爾沃汽車浙江臺州工廠,機器人巨臂揮舞,動力電池與來自長江經濟帶的上百個總成零部件被總裝成電動汽車,成批運往上海浦東外高橋碼頭,出口歐洲。

  這是『中國智造』的長江之旅,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縮影。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江省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促進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

  『長江和長江經濟帶的地位和作用,說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深刻闡述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放眼長江經濟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6年多來,上中下游協同發力,互動合作,全流域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不斷增強。

  追根溯源,重點突破,系統整治加速推進。破解『臨江不見江』,湖北累計取締各類碼頭1810個,騰退長江岸線149.8公裡;湖南啟動『十年禁捕』,全省建檔立卡的20376艘漁船全部退出;安徽完成長江乾流4558個排污口監測溯源,編制入河排污口名錄3527個;江蘇關閉退出化工企業4804家,壓減率超70%……進退有據,有捨有得,長江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昇。

  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制度設計不斷完善。建立負面清單管理體系;實現斷面水質統一監測、統一發布、按月評價、按季預警;加快建立省際和省內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上中下游分別建立區域性協商合作機制;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依法治江進入新階段……破立並舉,集零為整,協同共抓大保護的良性格局逐步形成。

  濱江染綠,魚躍鳥翔。2021年長江經濟帶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2.8%,較2015年上昇25.8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

  駐足三峽船閘,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昇船機,讓船舶翻壩就像走樓梯。今年1至8月,三峽船閘累計貨運量1.02億噸。這是三峽船閘運行19年來,貨運量首次在一年中的前8個月突破1億噸。

  三峽船閘見證了新時代長江黃金水道的全方位昇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

  上游,重慶果園港,『水鐵公空』多式聯運持續發力,『東南西北』四向物流大通道愈發暢通。果園港這個距離長江出海口2400公裡的內陸港,貨物可送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

  中游,武漢陽邏港,內河港的新代表。2019年,武漢至日本關西集裝箱直達航線開通;2021年,開通武漢至韓國釜山近洋集裝箱直達航線……一條條國際新航線的開通,讓陽邏港告別了坐小船到上海洋山港,再換大船出海的日子。

  下游,洋山港,世界貨運集散地,擁有世界上單體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碼頭,這裡發出的國際航線超80條。

  東西互濟,陸海相通,2021年長江乾線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超35億噸,再創歷史新高,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動能強勁。

  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一分鍾,上海誕生市場主體1.5家;安徽科大訊飛開放平臺實現299萬次人工智能會話;川滇交界處的白鶴灘水電站,生產『綠電』約12萬千瓦時……這是尋常的一分鍾,也是長江經濟帶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蓬勃脈動。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與經濟總量比重佔全國『半壁江山』,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既舉足輕重,更要率先垂范。

  轉型昇級,塑造創新發展新優勢。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長江經濟帶培育出了貴州『數谷』、武漢『光谷』、株洲『動力谷』、合肥『聲谷』、無錫『慧谷』等新動能,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生態優先,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湖北宜昌夷陵區許家衝村,是『壩頭庫首第一村』。『過去,我們靠山吃山,現在吃的是生態飯,』村黨支部書記望作戰說,『綠水青山正變成金山銀山。』

  加強協作,打造協調發展新樣板。從『背對背』到『手拉手』,從『區域經濟』到『流域經濟』,長江經濟帶正努力實現上中下游協同聯動發展。

  提昇水平,構築對外開放新高地。發力基礎設施,開發新航線;推動鐵水對接,開闢開放新口岸;銳意改革,綜合保稅區接連出臺新舉措……長江經濟帶正展現對外開放新氣象。

  共享發展,繪就和諧相融新畫卷。關停、搬遷、拆除化工企業,全面整治開放段排口,江蘇南京燕子磯再次水清岸綠,成為市民的愜意空間;治污治水治岸,把空間留給山水林田湖草,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畔,遠處層巒疊翠,近處碧水如鏡,好生態讓市民拍手點贊。

  長江沿線山水人城和諧相融,人們在愛江護江中,收獲長江的饋贈。在嚴格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長江經濟帶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沿江11省市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15年的47.7%提高到2021年的50.5%,提昇2.8個百分點。不盡長江正奏響『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時代華章。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江河奔騰看中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