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高速公路、電網、4G網絡規模等穩居世界第一——
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昇(銳財經)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橕,今年以來,在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中發揮了積極作用。9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召開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昇,有力地支橕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可感可知
從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南水北調東中線等重大工程竣工投運,到『縣縣通公路』『村村通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可感可知。國家發改委基礎設施發展司司長鄭劍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設施網絡化水平不斷提高。到2021年底,中國綜合交通網總裡程突破600萬公裡,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84.3萬公裡,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5481萬公裡,分別相當於10年前的1.3倍、1.7倍和3.7倍,高鐵、高速公路、電網、4G網絡規模等長期穩居世界第一。
服務質量能力持續提昇。高速鐵路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5%,高速公路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覆蓋率超過98%,民用運輸機場覆蓋92%左右的地級市,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通硬化路、通寬帶、直接通郵,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84%左右,4G、5G用戶普及率達到87%左右。
創新驅動能力顯著增強。全球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骨乾線路『京滬乾線』建成,全球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的吉泉±11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順利投產,中國天眼、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上海光源等實現世界領跑。
鄭劍說,下一步還將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前景向好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頭連著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一頭連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對優化投資結構、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新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張志華說,在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總體可以概括為三個『加快』。
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昇級。從網絡設施看,移動通信從『4G並跑』到『5G引領』,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加快應用,網絡規模和應用水平全球領先;從空間設施看,已初步建成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北斗導航定位三大系統構成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具備連續穩定的業務服務能力。
融合基礎設施加快布局。立體智能交通體系加速構建,無人碼頭、自動駕駛等交通運輸新形態不斷湧現,90%以上機場實現『無紙化』便捷出行,智慧設施正在進入千行百業。
創新基礎設施加快優化。中國已經建成體系較為完備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的7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32個已建成運行,部分設施邁入全球第一方陣。
『「十四五」乃至未來較長一段時期,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前景持續向好。』張志華說,今年以來,國務院出臺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政策,都將新型基礎設施納入支持重點。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地,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將加快啟動實施,為穩定投資、擴大內需發揮積極作用。
- 港星遇襲被砍三刀急送醫 砍完發現砍錯了2022/09/03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