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一把手』工程『訪企拓崗』
高職用誠意打通人纔對接『最後一公裡』
怎樣在『後疫情時代』,拓寬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這是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院長杜蘭曉一直掛心的事兒。
因疫情影響,這三年來全國的酒店業和旅行社行業都遭受重創,尤其是旅行社行業,幾乎全面進入『冰封期』。與此同時,作為浙江省唯一一所旅游類高職院校、所有專業都是圍繞旅游全產業鏈設置的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面臨著就業工作上的巨大挑戰。
今年開年,杜蘭曉和學校黨委書記韋國潭一起,帶頭開展了『訪企拓崗』專項行動。兩人陸續與酒店管理集團、科技企業、民宿企業、旅游公司、旅行社等企業負責人開展座談,推薦畢業生就業。
與此同時,教育部今年3月開始組織實施『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孫堯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也作出批示,教育部職成司始終在推進高職院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各地也將『訪企拓崗』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互促進,多措並舉開拓就業渠道和崗位。
至此,這一專項行動取得了很大成績。記者獲悉的《高職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專項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8月25日,全國1388所高職院校2773名書記校長,共走訪用人單位超過12萬次,校均拜訪企業82.2家,書記校長人均走訪企業超過41家。有16所高職院校拜訪企業數量超過150家,7所高職院校走訪企業總量超過200家。高職院校實地走訪比例達到40.43%,山東、廣東、江蘇等教育大省,總拜訪次數領先全國。
報告執筆負責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宗誠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雲宣講』『雲招聘』『直播帶崗』,從高校到企業,人纔對接服務的『最後一公裡』,正在被校長書記們用腳丈量,用誠意打通。
『走出去一定比不走強』
從學校的校長書記『訪企拓崗』行動一開始,很多學生便成為直接受益者。
6月21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藝術學院2019級空乘4班潘美琪入黨轉正。這一天也是她在高鐵實習滿一年的日子,她將正式入職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杭州客運段高鐵一隊的一名列車員,從『空姐』變成『動姐』。
『雖然在校學習的是空乘專業,但我所掌握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與服務水准,同樣也適用於鐵路列車員的崗位要求。』潘美琪說。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招就處處長楊京艷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像潘美琪這樣留在高鐵就業的畢業生還有42位,同時受益於實習就業一體化政策的畢業生共有110人。截至目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校已經組織教職工訪企拓崗200多家企業,拓展崗位4000餘個。
不僅僅是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董事單位企業、校友企業、區域產業資源優勢,黨政領導班子帶隊,走訪了100餘家行業領軍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共計拓展優質就業崗位2000餘個;黑龍江省教育廳牽頭組織高校,赴本土優秀企業,開展校企對接調研;無錫職業技術學院也會同當地人社部門,積極開展『訪企拓崗』工作。
半年來,全國各地高職院校的校長書記們紛紛動員起來,走出校門,推進著『訪企拓崗』促就業的工作。通過走訪,校長書記們把能夠接觸到的企業優質崗位資源都調動起來,對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也更加了解,為畢業生們爭取了更多的實習就業機會。
報告顯示:已經有超過2萬家企業接收了61萬多名高職院校實習生,學生所學專業與企業所屬行業對口率超過半數,新興產業和生產制造領域就業難和用工難的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接受實習和就業學生數量較高的省份包括山東、江蘇、廣東、雲南、四川等,正好與書記校長『訪企拓崗』的情況成正比。
宗誠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訪企拓崗』推進的過程中,起初也有一些學校產生過疑慮。很多校長和書記『不夠自信』,擔心學校自身的名氣不夠大,招牌不夠亮,無法獲得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青睞。
『走出去一定比不走強。』宗誠認為,只要校方願意多走一步,多說一句,對學生在實習和就業方面的幫助,就多多少少會產生一定效果。
比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校長書記主動『走出去』,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取得了合作。由華為主辦,校方協辦的『華為ICT人纔聯盟雙選會-深圳站』成功舉辦,有61家華為生態伙伴企業進校招聘。IT企業浪潮集團也與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深度合作,共同建設『河北省鋼鐵生產過程智能化控制技術創新中心』。
『走出去』,也『請進來』
高職院校的校長書記們,除了『走出去』,也在『請進來』。
今年4月以來,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溫道軍、校長王偉就開始連軸轉。從河南國防科技工業高等職業教育集團成員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7研究所,到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一家又一家,溫道軍等人,走訪了當地45家軍工行業龍頭企業。
作為一所國家骨乾高職學校,溫道軍必須考慮到自己學校畢業生個性化、多元化、精准化的就業需求,然後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尋求一個各自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的平衡點。
與溫道軍面臨的難題相同,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鑫,也在思考自己的學校具有怎樣的特殊技術優勢,以便於給畢業生們拓展出更多可供選擇的方向。
今年5月,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山東文旅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魯商集團、文旅集團將優先招聘學校符合條件的畢業生。7月底,王鑫把目光從省內投向了省外。他帶隊專門赴新疆考察交流,與新疆中泰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情況,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及時改變了訪企拓崗的形式,『相約雲端,網上連線』。經過4個多月『訪企拓崗』,學校陸續訪企105家,簽署了校企深度合作協議30餘個,拓展實習崗位8000餘個、就業崗位5000多個。
高職院校也在積極邀請用人單位走進校園招聘人纔,結合『互聯網+就業』就業信息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就業崗位。截至目前,頭部企業和人力資源部門共計16992人次走進高職院校,在拓展實習就業機會的同時,拓寬了校企合作領域,實現了校企資源的有機結合和優化配置。比如,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與廣東匯博機器人有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將智能制造領域擁有豐富技術工程經驗的博士團隊『請進來』,采取『項目+教師(工程師)+學生』的方式精准開展人纔培養,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完成廣東省人工智能大賽,落實學生一次性進入企業就業,月起薪值超8000餘元,高於同類崗位40%。
『這次教育部實施高職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專項行動,既是一個疫情期間尋求企業支持拓展就業渠道的舉措,也是宣揚職業教育,讓企業了解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的過程。』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李洪渠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產教融合是促進教育鏈、人纔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必由之路。政府一直在推進產教融合,學校努力實施校企合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困難。
李洪渠解釋,目前仍然存在產教交流、校企對接的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只有小范圍甚至是點對點的溝通。激勵企業參與的動力機制不健全,激勵政策力度不夠、宣傳不夠、落實不夠,真正因產教融合而享受各種優惠政策的企業很少,多數企業不了解政策、不知道如何享受政策。
『其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在職業院校當中已經提了很多年了,但是之前實施得並不是很深入,尤其是在專業設置、教材開發方面,之前的校企合作更多停留在理念層面。』宗誠說,『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書記校長,更需要發揮一把手的主動性,帶領團隊走進企業,一方面可以為實習生和畢業生開拓一些崗位,談談就業薪資,實習相關安全,或者是在崗位上的相關的注意事項,同時最關鍵還是希望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讓校企雙方更深入了解,便於今後的合作。』
『希望校長書記們,能夠拓寬訪企拓崗的途徑,加深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不僅僅是走出去,還要把優秀企業家請進來,在學校的專業設置,人纔培養方案的制訂等方方面面,能夠真正把產教融合做成,達成校企合作。』宗誠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訪企拓崗』如何『常態化』
據了解,當前,全國高職院校共有專業布點137,482個,其中,第一產業相關專業佔比約1.20%,第二產業相關專業佔比約28.02%,第三產業相關專業佔比約70.78%。
報告顯示,從走訪企業所屬行業看,第一產業相關企業佔比2.87%,第二產業相關企業佔比31.08%,第三產業相關企業佔比66.05%。『可見,走訪企業與高職院校專業布局基本吻合。 』宗誠說,通過走訪可以進一步加強高職院校專業與產業契合程度,提昇專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半年以來,『訪企拓崗』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同時,這一機制如何『常態化』,也成了校方、企業未來需要關注的新問題。為此,教育部委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完成了《高職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專項工作報告》,統計專項行動推行以來的各項數據,為接下來邁出新的步伐提供落腳點。
宗誠發現,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政府、學校希望頭部企業深度參與到人纔培養的過程中,但目前多數高職學校、多數專業對頭部企業沒有吸引力。
『頭部企業一般來說薪酬待遇和工作環境相對較好,在人力資源市場處於優勢地位,即使不參與職業教育人纔培養過程,也能吸引到其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纔。職業院校畢業生大多數到中小企業就業,只有少數纔能到龍頭企業就業。』李洪渠分析說。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現狀是『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就業初期離職率比較高』,頭部企業並沒有深度參與大多數職業院校的人纔培養過程,只能是有選擇性地與少數優質學校進行合作。而大多數職業院校和大多數專業,仍然要將校企合作的對象定位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此外數據顯示,走訪的企業具備明顯的地域特征。『東三省』的走訪企業主要需求集中在護理、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等專業上。而『粵港澳大灣區』走訪企業的需求專業,則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專業、學前教育專業、護理專業上。
報告顯示,在產教融合的推進過程中,東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也體現出了地域性差異,西部地區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也是不可忽視的現狀
『中西部地區高職教育要想高質量發展,有兩個基礎條件,一是加大財政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這是提高辦學質量的前提;二是畢業生的發展出路、社會地位和薪酬待遇,這是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前提。』李洪渠說。
『通過主動走進園區、走進行業、走進企業,高職院校能夠精准掌握行業企業的就業崗位信息,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因此,宗誠建議,高職院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專項工作應繼續深入開展,並且由教育部強化督導、考核和結果運用,『找准高校與用人單位合作切入點,實現互惠共贏、共同發展』,以便打通人纔對接的『最後一公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渺
- 港星遇襲被砍三刀急送醫 砍完發現砍錯了2022/09/03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