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有圖未必有真相——8月闢謠榜綜述
2022-09-15 19:50:59 來源:網信中國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根據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報,對8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網絡謠言趁『暑』而入,伴隨著突發公共事件產生,與持續高溫天氣、自然災害、局部疫情相關聯,社會關注度較高。如『上海前灘出現猴痘病例』等社會安全類謠言、公共政策類謠言、生活交通類網絡謠言紛紛『上榜』,激發公眾的非理性情緒,扭曲主流價值觀。

  杜撰失實信息,乾擾疫情防控。八月份,局部地區存在疫情風險,各類涉疫網絡謠言也『如影隨形』,混淆大眾視聽。『海南海花島隔離女童生病無人問津』發布者未核實事情經過,罔顧工作人員及時統籌協助、孩子已順利就診等客觀事實,僅憑主觀臆斷捏造不實內容,制造謠言『病毒』;『23日0時起,西安實行封閉式管理』『三亞18日、19日不能進出』等所謂『封城』舊謠『改頭換面』,引發恐慌情緒,嚴重擾亂網絡公共秩序,對當地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三人成虎』,當謠言『病毒』在暗處滋生、發酵,產生的破壞力不亞於一場颶風。

  搭蹭突發事件,誇大負面影響。個別網絡自媒體為收割流量,借突發公共事件博眼球炮制謠言,造成不實信息傳播。『四川龍漕溝山洪與堰塞湖塌方有關』『龍漕溝河道已被挖掉』等不實信息偽裝成『獨家新聞』,引發民眾恐慌;所謂『上海前灘出現猴痘病例』系子虛烏有、聳人聽聞。公眾對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專業知識或未知事物的認識本就模糊,人心恐慌不安定因素也給謠言傳播以可乘之機,加劇了謠言傳播。

  虛構社會『奇事』,制造轟動效應。在謠言編造手法上,視頻類網絡謠言常常通過字幕加工等方式杜撰捏造,采用『張冠李戴』手法,並在傳播過程中『添油加醋』,觀者沈浸在網絡謠言的氛圍中而不自覺。如『兩名男子騎摩托車橫渡嘉陵江』這一『奇聞趣事』並非近期於嘉陵江拍攝,視頻內容也未反映出『橫渡』全過程,卻能夠誤導觀眾信以為真;所謂『四川水域發現龍線蟲』利用了人們的焦慮與恐懼心理,以訛傳訛;『重慶嘉陵江被曬乾』的說法既不科學也不嚴謹,部分網民帶著戲謔態度誤讀誤傳,影響公眾對真實世界的觀察與體悟。

  散布食品謠言,誤導網民認知。造謠者惡意捏造『山東招遠一幼兒園給學生提供生蛆淋巴肉』等謠言,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10名新冠肺炎患者使用藏藥治愈出院』等健康類謠言誇大實際效果,誤導正確認知。『鹼性水是能治病的「健康水」』『食品添加劑對身體有害』則屬於『反復出現反復闢謠』,看似是對身體健康的善意提醒,實為披上偽科學外衣的虛假信息。

  互聯網時代,有圖未必有真相。針對上述謠言,有關部門、地方以及媒體進行了證偽、闢謠、政策解讀和科普宣傳。『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呼吁廣大網民,增強辨別是非、抵御網絡謠言的能力,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共建網絡文明。

責任編輯:王傲
【專欄】聚闢謠之力 揚文明之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