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無錫人談『霾』色變,PM2.5還是一個懸浮在空氣中的陌生詞語;十年後,藍天從『奢侈品』變為『日常品』,水晶天頻頻刷屏朋友圈。十年前,一到夏天就暴發的藍藻水華是無錫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十年後,太湖悄然蝶變,湖岸邊處處公園、滿眼綠意,水質藻情更是創下10年來最好水平。
青山綠水踏歌而行。無錫一路向綠,摘下一枚又一枚沈甸甸的『勛章』:2013年在全國率先建成國家生態城市群,2017年榮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2021年又成為全省唯一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全覆蓋地級市。經濟發展更加綠色、攻堅成效更加顯著、治理能力更加全面,『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用十年時間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無錫特色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大膽『碳』索,加速綠色轉型
走進江陰港大澄公司,一臺高聳的分布式風力發電機矗立眼前。風光互補路燈系統、光伏發電系統、電動車充電樁、天然氣加氣站……港區內隨處可見的純綠色能源,極大推動了港口用電的自給自足。『建設「零碳港口」以來,雙降、雙增效果明顯,提昇了產業的「含綠量」「含金量」。』港口負責人欣喜地說,近五年,萬元產值能耗下降43%,萬噸吞吐量裝卸能耗下降30%,業務量和客戶總數、頭部優質客戶大幅度增長,譜寫了點『綠』成『金』的佳話。
再將目光投向距離江陰港約60公裡的星洲工業園,站在園區中心位置的一座高樓放眼望去,不少廠房的閑置屋頂都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連電動車車棚也被『安排』上了屋頂光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蓄電池總數超過10萬節的全國最大容量商業運行儲能電站也『藏』在這裡。『園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強度為全市最低。』無錫星洲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二觀自豪地說。
為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基因』,十年來,該市能源、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持續向『綠』。建立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單位能耗產值由2013年的5.80萬元/噸標煤提昇到2021年的8.06萬元/噸標煤,單位GDP能耗保持蘇南最低水平。不斷推動落後產能淘汰,累計壓減鋼鐵產能520萬噸、水泥產能763萬噸,淘汰印染產能3.70億米,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千餘家,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作坊)1.55萬家。2021年,該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39.9%、49.2%,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碳』索路上有了更多底氣。
持續攻堅,繪就『碧水藍天』
抬頭,深吸一口清新空氣,讓人忍不住感嘆:『現在的天,瓦藍!』藍天白雲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無錫十年來『撥霾見日』的不懈努力。2013年至2021年,該市PM2.5平均濃度由7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9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61.3%,優良天數比率從56.9%提昇到82.2%,提昇25.3個百分點。
四顧,家門口的一條條河道流水潺潺、魚兒嬉戲,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畫面。蜿蜒向上的數據生動記錄了這時光裡的一瞬——2021年,無錫市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從2014年的28.9%提昇到93%,提昇幅度全省第一,京杭大運河水質實現從Ⅳ類到Ⅲ類的跨越,太湖無錫水域連續14年安全度夏。
十年間,霧霾天氣和黑臭水體越來越少,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成為常態,無錫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躍昇!然而,明珠煥新顏,他們卻不再年輕。47歲的羅清吉,在從事太湖治理工作的20多個年頭裡,跑遍了全市的河、湖、蕩、氿,5635條河流、35個湖泊和19座水庫的面積、流向、流量、水位等數據都印刻在心中。最近五年,他繞太湖跑了10多萬公裡,同事們稱他為無錫水系的『活地圖』。張軍毅是江蘇省無錫環境監測中心生態監測科科長,十年來,他整理了32.1萬張太湖流域藻類形態學圖片,為監測積累了寶貴數據。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建立藻類形態數據庫的基礎上,張軍毅及其團隊成功研發出『藻類人工智能分析系統』,可將每個樣本分析時間從3小時縮短到10分鍾,目前該系統已經在江蘇多地應用。
讓綠水青山成為無錫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綠色故事在無錫大地上生動演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無錫正一步步接近現實。
深入治理,守護『只此青綠』
環境好不好,百姓最有發言權。調查顯示,公眾對無錫生態文明建設(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度由2012年的88.6%提昇到2021年的94.3%。這背後,是無錫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持之以恆的投入和呵護,也體現著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昇。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典型示范線路『金山線』的一個點位,惠聯循環經濟示范園成為展示該市大力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大窗口。全息影像、動態沙盤、節能單車、垃圾抓吊模擬器……每一位參觀者都不敢相信,眼前居然是一個垃圾處理廠。『目前,園區承擔著市區約30%的生活垃圾、80%的廚餘垃圾和所有藻泥、市政污泥的處理任務。』企業負責人介紹,垃圾熱電提標改造項目建成後,日處理垃圾量翻了一番,達2000噸/天,氮氧化物等排放量也降低了一半。
『我們公司危廢總量較少,但是種類雜,以前要跑到市外找回收企業,處置價格還高,現在有這麼近的危廢收集點,省了不少事。』無錫空港經開區一家企業負責人道出了小微產廢企業的心聲。隨著小微企業危廢收儲平臺的正式投運,無錫2500餘家小微企業危廢處置難題得以解決,不僅實現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還降低了市場主體治污成本,有效推動助企紓困。
治理能力提昇的『成績單』上還記錄著這些亮點: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8.8萬噸/日,啟動創建太湖流域水治理重點實驗室,建成國內首座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農污治理『錫山模式』向全省推介,危廢集中處置能力較『十三五』初期增長超6倍,『綠島』項目建設數量全省最多……無錫還將通過三年努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只此青綠』看無錫。就將這幅清新亮麗的生態畫卷鋪陳在太湖之濱、山水之間,久久為功、精雕細琢,為城市發展增添更多養眼的綠色基底。(陳菁菁)
- 港星遇襲被砍三刀急送醫 砍完發現砍錯了2022/09/03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