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左宇坤)作為與進博會、廣交會齊名的對外開放三大展會平臺之一,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家裡召開國際大會,兄弟姐妹們紛紛掏出了壓箱底的寶貝。本屆服貿會上,31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及港澳臺紛紛組團參展,帶來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好東西。

看科技,美好你我生活
走進省區市展區,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咖啡香氣。在今年服貿會的主賓省——廣東省的展區裡,一臺智能咖啡機器人附近,想要品嘗它手藝的游客排起了長長的隊。
『我想要一款冰墩墩拉花的拿鐵咖啡。』一位觀眾在平板電腦前選擇完畢後,機械臂立刻取杯開始工作,很快,一杯咖啡放在了固定的取貨區。
『這臺咖啡機是全自動無人化的,人需要做的只是點單,從取杯到接咖啡到做拉花,全都由機器人完成。』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在廣東茂名,已經有多家4S店用到這款咖啡機器人。除了會做咖啡,在送餐、銷售、工業、協作等領域,也有了越來越多機器人的身影。

科技給我們帶來的改變,除了對美好生活的創造,還有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口罩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備品。但大量口罩在一次性使用後廢棄產生的污染,已成為新的環保問題。在2022年服貿會國家會議中心會場香港展臺,展示著一款可降解口罩。
該口罩取材自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在特定環境下,可於130日後被生物降解逾90%。同時,口罩的細菌、病毒及顆粒過濾效率均大於99%,保護性能與一般外科口罩無異。

環保的概念也融合進整個香港展區的方方面面。工作人員還向記者展示了一款背包,它的外層是意大利進口皮革,內部材料卻是用釀葡萄酒剩下的果渣做成的,使得這款背包品質有保證又環保。
看醫療,中西醫都能數字化
在山東展區,一臺『大家伙』頗為亮眼。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國內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腔鏡手術機器人,打破了國外產品長達20餘年的行業壟斷。早在正式注冊上市之前,就已有多家醫院在等待簽訂合作協議了。
整個系統分為主操作臺和患者操作臺兩部分,醫生只需要在主操作臺操作這兩個機械臂,就可以帶動患者操作臺上面的3條機械臂來進行手術。通過手術機器人完成的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疼痛感小、術後並發癥少等優勢。
依托於5G網絡,主操作臺和患者操作臺可以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具有了遠程醫療的功能。據工作人員介紹,不久前該系統剛剛完成了一臺主操作臺在青島、患者操作臺在新疆喀什的手術。

除此之外,中醫也搭上數字化的東風。在甘肅展區有一位『機器老中醫』,這就是有著『數字化中醫CT』之稱的中醫經絡檢測儀。
只需要將雙手放在檢測位置,通過采集人體十二經絡位於手部反射區的電生理信號,它可以在80秒內自動完成人體十二經絡探查,臨床驗證吻合率高達97.8%。還能結合當下節氣,提供一份包括診斷結果、如何調理及治療在內的完整方案。
標准化的缺乏是制約中醫藥發展乃至『出海』的主要問題之一。工作人員介紹,中醫智能診斷設備可以將傳統『望聞問切』這種看似無形的診療方式用實實在在的數據呈現出來,並將其作為進一步診斷的依據,這有利於更多的人,特別是外國民眾認可和接受中醫。

看文化,傳統技藝新流行
在浙江展區,兩套華麗的中式傳統紅色婚服吸引了不少目光。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是電視劇《尚食》裡男女主大婚時穿的婚服,婚服上的玉、珍珠等都是真的,刺繡也都是人工的蘇繡。這些定制的戲服,一套的造價可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

展臺上還有一把精致的緙絲扇子。據介紹,一般錦的織法皆為『通經通緯』法,而緙絲采用的是『通經斷緯』織法,具有猶如雕琢鏤刻的效果,且富有雙面立體感。也因此到現在都沒辦法被機器取代,只能純人工手工做,也有了『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我們希望在每一部影視劇裡都能做一些非遺的傳承,特別是通過古裝劇的演繹,展現我國優秀的傳統技藝和文化。』該工作人員還提到,有一款名為『絨花』的南京非遺,之前並不被太多人知道。但經過一部熱門影視劇的傳播,這位『絨花』傳承人收的徒弟多了,訂單也都接不過來了。『給更多非遺匠人帶來扶持和幫助,也是我們希望做的。』
除此之外,寧夏展區展示了許多西夏沙畫、吳忠刺繡、繩結編織產品,吉他、苗繡、簫笛等特色文化產品在貴州展區亮相……各種地方特色產品出場,也讓不少觀眾忍不住駐足圍觀甚至消費購買。

『上展會本來是想招商、團購,結果觀眾熱情特別高,臨時決定現場開放銷售。』今年第一次參加服貿會的楊經理帶來的是來自新疆阿爾泰禾木草原的特色蜂蜜。他說,『我們養蜂養了25年了,目前是線上線下結合銷售,也有直播。』
『這些年,生意越做越好,蜂蜜甚至賣到了國外。但是高原蜜蜂的產量比較低,現在有點供不應求。我們打算擴大養殖,計劃著在西藏也放蜂。』楊經理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