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奮斗者 正青春·一線故事】易冉:願做電焊『花木蘭』
2022-09-03 10:36:4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禹愛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奮斗者正青春·一線故事】

  組裝車間裡,藍光四射,焊花飛濺。一名女電焊師戴著頭盔、護目鏡、口罩,身穿厚厚的工作服,在六尺高的工作臺上,熟練地焊接鐵路貨車的中梁。

  她就是中車長江集團株洲車輛有限公司電焊高級技師易冉。

  烈日炎炎,車間內溫度高達45℃。工作臺上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滑入眼睛,易冉放下焊槍,擦擦汗珠,繼續工作。

  『這是氣體保護焊,不能吹風,否則會影響工藝。』易冉告訴記者,有些特殊材料需要加熱到150℃?250℃,纔可焊接。為了按時完成任務,電焊工只能迎『火』而上。

  鐵路貨車上的中梁,承載著全車的重量。腹板是中梁上的重要部件,對焊接有著最高等級的質量要求。易冉不敢有絲毫大意:『鐵路貨車的腹板要把分別為12毫米與6毫米厚的鋼板焊接在一起,3條焊縫還有交叉,容易出現焊穿或者焊不透、熔合不好等缺陷。』

  2000年夏天,18歲的易冉從武昌技校畢業,被分配到中車長江集團株洲車輛有限公司組裝車間底架轉臺班。

  第一次登上六尺高的轉臺,見到12臺焊機一字排開,12簇焊花此起彼落,滋滋的焊弧聲像一道氣勢磅礡的交響樂,易冉被這種場景迷住了,也感到了壓力:『在學校,我只學過手把焊,從未試過這種半自動氣體保護焊。』

  苦練加上悟性,易冉很快在車間施焊量最大、工作條件最艱苦的底轉班站穩腳跟,她焊出的一條條焊縫均勻、熠亮,完全看不出是一個新手的作品。

  易冉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從『技術銅星』到『技術金星』的跨越,是工廠設立該獎項20多年來用時最短的員工。2005年7月,23歲的易冉在全廠報考技師的20多名選手中以電腦繪圖第一、實作第一、理論第二的成績順利考取集團公司技師資格,成為株洲車輛有限公司最年輕的技師。

  2007年,公司出口訂單猛增,易冉調入組裝車間新產品試制班,參與3支點礦石漏斗車、C80BH、澳大利亞五聯平車、巴西車、安格納車、FMG敞車等所有國際國內新產品車輛的試制,不僅掌握了國際通用焊接標准,而且成為備受贊譽的『國際焊工』,先後摸索出一系列國際先進的焊接技巧。

  2007年公司第一次向澳大利亞出口鐵路貨車,該車世界先進,技術標准采用遠超美國AAR標准的歐洲標准。易冉負責核心部件中梁焊接攻關,澳方監造專家苛刻要求中梁焊接所有焊縫咬邊為零,大焊角、坡口不能有弧坑。

  『如此精准的手工操作,相當於數控機械手的精細標准。』一個半月的試制期間,易冉與另外一名焊接技師日夜守在生產一線。『剛開始我們一直做不到,總是需要不停地返工。』在焊接設備的選配、焊接參數的優化、工裝胎膜的調試、傳統操作手法的突破等方面,易冉與同事反復試驗,最終成功。

  『我獨創出小規范就地填弧坑的新技藝,焊出首根優質中梁。平時冷若冰霜的澳方監造專家非常滿意,對我豎起大拇指。』易冉說,『我最開心的不是創造出新技藝,而是展示了中國工人的素質,讓「中國制造」享譽全世界。』

  22年來,易冉完成焊接交付鐵路新型貨車超過8萬餘輛。她帶領團隊參與公司焊接攻關項目試驗100餘項次,新材料焊接工藝性及工藝評定試驗60餘項,完成重載高速鐵路貨車技術創新47個,申報國家專利33項。2015年易冉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18年12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都說電焊辛苦,年輕人不願意乾,更不適合女孩子。但我想說,行行有難處,卻各有各的樂趣與價值。我願做電焊「花木蘭」,在焊花下綻放絢爛人生,在奮斗中為祖國昌盛添彩。』易冉說。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