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地評線】中安時評:守住民生『基本盤』,繪出幸福『同心圓』
2022-08-30 21:52:27 來源: 中安在線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有關部門將重點從動態監測和綜合幫扶等方面發力,加強組織領導、壓實主體責任,切實做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各項工作,堅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從單向突破到整體推進,一項項社保惠民政策接續落地,漸次將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社會圖景照進現實,用實際行動繪就民生幸福『新畫卷』。

  深入保供穩價,穩住經濟『底盤』。保供穩價,既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抓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漲幅與上月相同;環比由上月上漲0.4%轉為下降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4%,環比上漲0.1%,同比和環比漲幅均繼續回落。以上數據表明,在國際通脹水平居高不下的形勢下,我國保供穩價效果持續顯現,物價總水平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一系列保供穩價措施取得了積極效果,保障了國內市場價格總體穩定,有力地托底了經濟承壓下行之勢,增強了市場主體與消費者信心,有利於推動經濟重回正常軌道。

  聚焦困難群體,釋放政策『紅利』。利民之事,絲發必興。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昇的復雜局面,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兜牢民生底線。近年來,社會救助逐步擴展到城鄉低保、特困救助、臨時救助、低收入困難群眾幫扶與救助等方面,覆蓋面日益完善。例如,今年中央財政安排救助困難群眾資金1665億元,僅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納入低保、特困人員99.9萬人;臨時救助因疫情致困群眾310.7萬人次;累計為困難群眾1.23億人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71.3億元……這些『真金白銀』讓兜底保障更牢了,使廣大民眾真切感受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地生根,讓老百姓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最大范圍地凝聚共識、最大程度地激發力量。

  瞄准就業工程,激發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地疫後經濟重振壓力加大,不少中小微企業遭遇困難,各地紛紛出招,明確抓好『穩崗』保障工程。據了解,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超過800億元;提高穩崗返還標准,將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型企業由30%提至50%;新增留工補助,向195萬戶企業發放留工補助資金87億元……正是這些靈活多樣、有力有效的政策舉措,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民眾端穩『飯碗』提供了有力保障,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治國之道,利民為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政府的奮斗目標。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我們要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下足『繡花』功夫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喜迎黨的二十大交上一份優秀民生答卷。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喜迎二十大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